当享骑出行、猎吧、小鹿单车等一众共享电单车透过摩拜ofo的光芒刷出一点存在感时,有人如是分析。不管这话是否有预判性,但当前低调的媒体曝光和不太理想的融资状况是整个行业的现实。 共享电单车的出现其实并不比摩拜ofo晚,然而明显高于单车的成本、复杂的换电方案、更为严格的政府监管等都成为企业发展以及资本进入的拦路虎。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即合理”,它发展是必然的,甚至潜伏的力量也无法估量。 是共享单车的劲敌? 共享电单车得以出现,一方面在于电动自行车行业产能过剩,企业亟待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如摩拜ofo等一众企业积极寻求创新,在先进生产力推动下的加速变革。 目前,入场共享电单车的企业包括享骑出行、猎吧、租八戒、小鹿单车、电斑马、ebike、八点到、7号电单车、萌小明、西湖电单、觅马出行等十多家,大多数规模较小,无论是用户数、市场投放率还是融资等都难与共享单车相匹敌,整个市场还处于力量积蓄期。 但倘若有一天共享电单车力量爆发,像摩拜ofo一样变得随处可见,是否会出现用户“弃摩拜卸ofo”?较之单车,电动车更加省力且速度更快,试想当两个行业发展到同一水平线,用户更买谁的账? 要和摩拜ofo叫板,共享电单车无非要满足:1、铺设足够密度的电单车,满足大多数用户“用即有”的基本点;2、价格方面可以比共享单车贵一点,但不能差太多;3、用户体验好,取车还车便捷。这三个条件很难实现吗? 首先从市场投放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选择在高校、景区等较为封闭的场所运营,基本未实现大规模社会化投放,因此用户认知度较低。这与其较重的模式、高成本,高维护有关,也与整个行业未受到资本的足够重视有关。 但规模效应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当企业运营模式相对成熟,生产电单车的上游成本不断压缩,再加之资本的陆续入场,企业大面积投放的能力不容置疑。例如享骑出行计划明年在上海各大商圈、交通枢纽、学校等地铺设4000个站点,投放超过15万-20万辆电单车;猎吧也已在9个城市的十几个学校展开运营。因此就市场密度而言,共享电单车与摩拜ofo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那么,两者的价格差异大吗?地歌网记者总结了市面几家典型共享电动单车企业,列出以下图表:
(各共享电动单车使用价格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使用价格与共享单车相差不大。首先租金来说,大多电单车与摩拜租金一样为299元;使用费用方面,开奖,由于电动车速度更快,主要瞄准5公里外的行程,因此部分企业采取以公里为单位计费。但无论怎样计算,显然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没有明显差距。 事实上,共享电单车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充电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企业运营的最大难点,同时关乎用户体验的优良。想想看,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仅智能锁充电问题就已成为各企业的难点,虽摩拜、ofo相继提出改良措施,但截止当前实际运营中依然问题频发。对比下来,共享电单车的充电、电瓶的维修恐怕是摩拜ofo等的好几倍。 当然现阶段各企业也提出了相应措施,如下图:
(各共享电单车的充电方案) 总结下来目前市面上的解决方案有三种:1、建立充电池管理团队、专人负责; 2、渠道方合作或设立充电点,为用户提供充电场景;3、鼓励用户回家充电,给予奖励。有些企业或同时提供多种方案,以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就实际效果来看,仍需时间检验,这也是制约共享电单车发展的最大阻力。目前多数企业仅在封闭场景如学校、景区等运营,但当走向社会大面积铺设后,必将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问题,《共享单车就如国民照妖镜》里的乱象也许就是例子。 可见,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角逐,最重要的在于能否找到最合理的充电方案。无论如何,当前共享电单车仍处于萌芽状态。但对摩拜ofo而言,也许正因为未知,才最具威胁。 共享电单车的想象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