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御宅族的消费市场庞大,也是日本各商家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又囿于御宅族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倾向集中于网络上,加上私隐保护,往往陷入一种不尽透明的状态,让市场分析及统计有一定的难度。 “御宅族”是指对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简称)等社会亚文化有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说起“御宅族”,总会让人想起他们的极端消费,即对心爱之物不加限制的购买。那么,御宅族们的实际消费状态是怎样的呢?今天,文创资讯就从日本“御宅族”的起源、特征、消费行为以及市场动向等方面,揭开日本“御宅族”的神秘面纱! 什么叫“御宅族”?
御宅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源自日语“オタク”,借助在题材广泛度、创作技法、自由度和器材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一些年轻的动漫爱好者浸淫于自我的爱好中并互称“御宅”,相当于中文的“府上”或“您”等尊称,在日语中并不常用。据考证,在《超时空要塞》动画制作时,STAFF 之间就用“御宅”来互相称呼,动画中的林明美与一条辉也用“御宅”来互相寒暄,之后的科幻迷们便有学有样,这一词也渐渐在各个领域流行开来。 “有十分钟爱的事物”、“喜欢的东西可以花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很强、有的人还参与创作活动、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专业知识”,这些都是一般人对御宅族的印象,也有些人认为他们是“无法理解社会普遍价值、一心埋头于亚文化、缺乏社交能力”的人。总的来讲,对“御宅族”的定义和范围现在还比较暧昧。 从“科幻迷”到“网瘾少年”,揭秘四代御宅族特征 1.第一世代(1960年代出生) 第一世代的御宅族几乎也都是科幻迷,少年时期看着《奥特曼》、《假面骑士》和《魔神Z》长大,对特摄片有着特殊的嗜好。如果说战争年代出生的人意识上以学生运动为主、团块年代出生的人以社会变革思想为旗帜的话,那么第一代御宅族的目标就是爱好的理论化和体系化。他们也是Comic Market等亚文化圈大型活动的发起者。
2.第二世代(1970年代出生) 这些人是看《宇宙战舰大和号》和《机动战士高达》等作品长大的,动画的观看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SF为基础,构建了庞大严密的技术体系,为系列作品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泡沫世代与团块世代一样,对1970年末期-1980年代的电视游戏、个人计算机有着很大的兴趣。同时也是机器人动画的黄金时期,与之相关的塑料模型也在市场上热卖。另外、这一世代的父母辈(1940年左右出生)也诞生了《假面骑士》的石森章太郎和《机动战士高达》的富野由悠季这样的业界泰斗。 3.第三世代(1980年代出生) 这一世代的人受《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影响很大,也是“世界系”动漫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看动漫和玩电脑和其它兴趣爱好一样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主文化圈和亚文化圈的界限暧昧,御宅族的爱好不像之后的年代那样显得很特殊,ACG爱好者也逐渐增多。 1980年代出生的人,高中时期也差不多是英特网开始普及的时候,网络是作为和电视、杂志一样的媒体使用的。
4.第四世代(1990年代出生) 此时网络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就像之前的人在公园或游乐场和朋友一起玩一样,这个世代的人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活动。通过网络,他们也发现并喜欢上了日本以外的动漫作品。1960~1970的复刻潮也让他们很熟悉过去流行的动漫和玩具,当然热衷于他们父母辈(第一世代的御宅族)的作品的人也不在少数。 第三世代与第四世代之间并没有很大的文化差,爱好的作品也很类似。第三世代及之后的御宅族习惯使用网络来了解交流动漫资讯,这与之前的人只在爱好者团体中交流不一样。 互联网背景下的“御宅族”成长 御宅族的存在感和活动的显性化,与网络的普及有直接关系。 在网络普及之前,御宅族因地理位置、人脉关系等因素进行集体活动。因此,御宅族之间的相互认识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中的相互接触之上的,提供碰面的活动和场所就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