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origin 智能汽车、电动汽车是眼下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 不仅在行业内受追捧,也被行业外所关注。 2月20日消息,汽车纪录片《汽车百年第二季》继登录央视后,将推出该片的纪录电影,希望向更多观众科普智能汽车乃至智能交通的未来。同时其制作团队邀请到来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今后汽车的发展。 五集四大方向 全景展示未来汽车 《汽车百年第二季》总导演陈怡在纪录片制作方面有十余年经验,曾参与制作《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同时制作团队还包括《舌尖上的中国》导演刘艺乐,《超级工程》导演闫非。这样的混合团队让纪录片既呈现了科技美感,又蕴含了对人类交通方式的哲学性思考。 与第一季《汽车百年》回顾汽车的历史不同,《汽车百年第二季》关注汽车的将来,以《能》《智》《构》《源》《联》作为五个分集来探讨,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索未来汽车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新时代汽车在锂电池动力模块、车身高强度轻量材料(如碳纤维)、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等领域的进展。 研讨会:共谋汽车全面革新 在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车联网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正迎来巨大变局。《汽车百年第二季》制作团队在纪录片之外,也请来学者举办研讨会,共商未来汽车与城市地面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图中自左至右依次为《汽车百年》导演刘艺乐,总导演刘怡,国家钢铁研究总院首席专家曹文全,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外事办公室主任董少华,密歇根大学机械系教授马正东,atv,国汽(北京)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逸) 研讨会沿用纪录片的主题逻辑,从汽车能源、车辆结构、智能技术和智能城市四个方向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专家学者们的核心观点以及他们为汽车工业带来的新技术。 在汽车动力方面,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授孙逢春在研讨会上称,电动汽车将是未来地面交通的大趋势。但是在电机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突破的同时,电池技术仍不足以克服用户的“里程焦虑”,充电等待时间也过长。国内市场要使电动汽车成为主流,必须在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得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续航达到500公里。他透露国家正在攻关的全固态锂电池,通过将电池内的电解液更换为固态物质,不仅能够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还能极大提升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其比能量有希望突破400wh/kg(现在主流比能量不超过200wh/kg),在制造成本问题解决后将为电动汽车动力模块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汽车结构材料方面,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密歇根大学机械系教授马正东介绍了其材料微结构的成果: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的控制、调整,可以使原本一些普通材料获得新的特性,能够以较低重量获得更大强度,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还能通过减重提高续航,同时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如其通过微结构技术生产的轮胎,在不用充气的同时,还更耐用。 相对传统的钢材也在不断进步。国家钢铁研究总院研发出全新温成型技术,打造出第三代汽车钢,使其在7,800度时就能冲压成型,无需高温锻造再经长时间降温,使汽车所用钢材在生产时间大幅减少的同时强度提升一倍。 在智能汽车与智能城市方面,世界银行顾问兼全球城市发展高级研究员班宁·盖瑞特教授认为,未来的城市应该建设为智能城市、人类友好型城市,学习巴塞罗那,让人类而非汽车变成交通的主角。
(图为班宁·盖瑞特教授) 要达成这样的目的,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技术将发挥巨大作用:自动驾驶车辆依托车联网技术,对道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比人类判断更加迅速、准确,并且不知疲倦,这使人类可以从司机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并且汽车的交通安全性也将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