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这两个案例,其实海尔会比较有意思。这家大众心目中的制造业企业成立至今已经有32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成为了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今天已经不能再用单纯的“制造业企业”对其进行描述。因为在面对互联网创业浪潮来袭之时。海尔将自己变成了4000多个“小微企业”。在这些小型、高度自治的小微中,团队成员可以推选出他们自己的领导者。在这些小型、高度自治的小微中,团队成员可以推选出他们自己的领导者。 这个模式来源于2015年9月提出的“人单合一”模式,将海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创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有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三类角色。而创客,是其基本单元。这种模式通过鼓励内部创业的方式构建起寻找企业转型,把企业变成一个平台。在张瑞敏看来,制造业企业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尽快转型为互联网企业。海尔32年“就是一部创业创新史”,他甚至用“从悬崖跳下,落地前装好一架飞机”来形容创业这件事情。 大企业变成创业平台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张瑞敏在一次面对j2开奖直播记者时提出,流水线、金字塔组织形式、管理职能部门布局这3个经典管理理论今天已经不太适用,要让每个员工都要变成创业者。 从2016人单合一成绩来看,201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达20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预计实现203亿,同比增长12.8%。截止于2016年12月,在海尔集团平台上创业的已有超过200多个小微,41个小微成功引入风投,16个小微估值过亿,为全社会提供超过160多万就业机会。 这种思路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主动权给了普通员工,激发了企业活力,成为了管理学上的新案例和新突破。巴西有一家著名的“不靠谱”公司——塞氏企业(Semco SA)。塞氏企业是家制造业企业,上世纪90年代,巴西通胀严重,经济政策混乱,塞氏公司本来濒临灭亡。但现任总裁(他个人不承认这头衔,在他看来公司所有者是普通工人)赛姆勒从父亲手中接下公司后,开除了三分之二的高阶主管,展开了员工自我管理实验。实验核心是无为而治,由底层工人来自决管理公司,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做决策。
底层工人因为具备公司治理的主动权之后,成为了企业的创业者,而不仅仅只是执行者。这个“乌托邦帝国”看似散漫,实则内部井井有条。公司不但实现了现了年均27.5%的增长,而且也逐渐转向高科技服务产业转型,包括环境工程咨询、设备管理、房地产经纪以及投资等。 对于大企业来说,迟早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因为任何一项业务总会有诞生、发展、成熟最终走向衰落的生命周期,但企业永远不会只做一项业务,而永远保持创业精神,恰恰是推动企业转型的,维持活力的核心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这些考验,互联网公司同样也是如此。 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这样看似处于鼎盛时期的互联网巨头,其内部都有着深刻的危机感,为了让企业保持活力。阿里钉钉就是一群底层员工基于个人想法开发出来的,而阿里内部为了让更多具备潜力的产品能够开发出来,尤为重视非主营业务的创新尝试。 腾讯游戏为了在游戏领域保持覆盖和优势,也采用了工作室模式以及内部竞争制,五大工作室群之间相互独立,五大工作室群下面又分为了若干个小工作室,每一个工作室都有着自主权利,开发运营属于自家工作室的游戏。 在互联网下半场,越拉越多的创业独角兽面临着组织庞杂、业务混乱的问题,也面临着“英雄变恶龙”的困惑,但这种困惑并非无解。寻找到创业的初心,在管理、市场上有所突破可能才是关键所在。 写在最后 无论是对于创业独角兽还是任何大企业而言,保持创业心态可能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创业精神会在大胆、简单、扁平和开放的公司中繁荣兴盛,这样的公司才会成为未来的企业巨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