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会不会成为流星,它与同类出行工具的对比优势起了决定作用,而相互之间的竞争,则在于谁能对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颠覆性的技术优化。 3、身处四战之地如何突围? 共享单车在短途出行上面临网约车、黑车、公租自行车的竞争,在路权上要和机动车较量,在人性上要对低素质用户宣战,在政策层面要与城市管理者搏奕。 任何一条战线的溃败都有灾难性后果。 在短途出行战线,来自滴滴小巴之类的竞争因为定位差异,基本可以忽略,公租自行车有意向无桩过度,但在体验层面要与共享单车竞争,还要花很长时间。 最大的威胁来自黑车,它代表了一种难以通过任何手段根除的无序竞争,只有多种交通创新合力提供充分供给的情况下,才能彻底剥夺其存在的土壤。 路权之争则更为复杂。 现代中国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是以高度开发机动车的交通潜力来加以功能定位的,摩肩接踵的高楼大厦之间是多向宽幅道路,而作为底层运力支撑的步道和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则被有意忽略,这就好比一个人体,主动脉畅通之下毛细血管却拥塞不堪。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些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努力要将自行车道的宽度提升到2.5-3.5米,但这个简单的诉求看起来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了。 路权之争的背后是现代城市出行理念的革命性变化。 共享单车遭遗弃、毁损甚至收缴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既与用户素质有关,也反映了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前者只能用技术手段解决,后者要期待管理者的与时俱进。对任何创新来说,与人性和落后的理念做斗争从来都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4、逆渗透与反扩张 共享单车现在加强了对上游厂商的逆渗透,这是来自于大量订单的话语权,但自行车厂商也看好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这背后是行业主导权之争。 共享单车虽然暂时对专业的运动类自行车不构成威胁,但严重挤压通勤自行车的销售渠道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类似永久之类的厂商提前布局可以理解。 另一个影响来自政策层面,上海交通委正会同公安局、规土局、经信委等多部门研究《关于促进本市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份意见会否如网约车新规那样深刻影响市场格局尚未可知,但给各方搏奕留下了空间。 在运营策略上,摩拜花了很大精力去定制车型,经典和轻便这两种车型的搭配显示出其内部还存在着不能调和的理念争论,轻便的车型保留了网络模块和智能锁,并由底部的太阳能装置供电,摩拜固执的对用户反馈进行着勉强的妥协,折射的是它不肯放弃并试图影响并控制自行车产业链的野心。 摩拜如一辆钢甲列车,夙命般执念的向终点开进,哪怕是穿过密集的雷区,也自信厚重底盘足以抵御任何攻击。 相比之下,ofo的平台化运营和扁平化横向扩张,代表了一种可以快速复制的战略,即通过给市场提供简单好用的产品,快速从校园迈向社会,这个理念的核心看似不像摩拜那样“深谋远虑”,但符合基本的胜利法则:在合适的时间做该做的事。 ofo和摩拜会有一场惨烈的竞争,但若能换来自行车王国的回归以及健康出行理念的复兴,无论代价多高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