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BAT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微信红包曾一炮走红,让马云喊出“把企鹅打回南极去”的口号;支付宝集五福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微信虽然宣布2017年春节不再做红包,但是面临用户下滑风险的QQ还是得扛起红包大旗。 虽然支付宝已经决定春节红包只做安全不做社交,但是没有人相信蚂蚁会轻易放弃社交梦。 而百度理财,则祭出了不同的打法。 1月20日,百度理财推出春节父母理财项目,凡50岁以上的用户就可以通过下载百度理财或百度钱包购买专享定期理财产品。 跟红包大战不同的是,百度把目光投向中老年人,另辟蹊径,推出差异化产品。 这次产品,可以说下了很大的血本,这个产品分为两期,一期是1月20日-1月25日,二期是1月25日-2月6日,起购金额1万元。 在互联网理财低风险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主打安全和收益的百度父母理财,几乎跟当年百度推出“百发”和“百赚”一样引发用户抢购。 支付时代已过,百度能否开辟下一个战场 在过去几年,支付宝和微信通过线下力推,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马化腾在微信支付团队的会议上表示,微信支付2016年线下的份额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并且奖励微信支付团队1亿元人民币。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274.9%;其中,支付宝占比42.8%,作为微信支付后端基础的财付通,占比则是20.0%。 通过阿里巴巴系的淘宝和天猫,支付宝拥有4.5亿的用户;而通过微信的崛起,微信支付后生可畏,在线下已经超过支付宝。 两座大山之下,几乎寸草不生。 一家P2P获得一个真实投资用户的成本,在两年之前已经达到500多元,甚至有些在好几千元。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像第三方支付的黑洞,吸纳了一切有效的流量,雪球越滚越大。 线上流量已经耗尽。所以张小龙说微信2017年不做红包,而支付宝宣称不做社交了,因为可以榨取的线上用户越来越少 想要抗衡两大巨头,必须另辟蹊径。 根据调查,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为77.8%。 第三方支付用户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非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在年轻人中趋于饱和,第三方支付的人群收入不高。 50岁以上,拥有资产的人群,并不是第三方支付的主力人群。 所以,第三方支付的用户红利,就在50岁以上拥有财富的人身上。 这些原本都是银联卡的用户,习惯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方式。 针对这部分人群,至今尚没有第三方支付能够完全占领。 百度不做红包,选择一个两巨头薄弱的边缘地带插入,推出父母理财产品,既是现实的考量,也是基于自己优势的审时度势。 面对蚂蚁和微信,百度这个做法并不落下风。 但在2013~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爆发热中,蚂蚁和微信吃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百度金融被越拉越远。 百度金融错过了的风口,也未必都是机会,有时候也可能是大坑。 互联网金融风向转变:政策红利吃尽 技术红利开始 2016年,是整个中国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行业的转型。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几乎很短时间内余额宝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货币基金,逼近上万亿元的规模。 2014年8月,招财宝上线,招财宝瞬间冲到2000亿。 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借助微信红包迅速扩展,逐渐在线下支付超过支付宝。 这一波红利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蚂蚁金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最新估值750亿美元,超越老牌投行高盛。 转折在2016年底到来。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红利,已经出尽。 套用一个熟悉的说法,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下半场开始了。 下半场跟上半场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在上半场领跑者,未必懂得下半场怎么踢。 仅仅依赖模式,或者是监管套利,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概念。 金融与技术的结合,FinTech才是未来的方向。 银行家们从华尔街和上海出发,奔向硅谷和北京。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