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将事件延伸到3年前的2014年8月,脉脉的CEO林凡发表了一条微博“我们只想安静地做一款用户喜爱的产品”,其长微博中表达了对新浪微博的不满。结论是出于用户数据安全,关闭微博登陆脉脉。 其后,atv,微博开放平台发布一条微博:经微博开放平台查明,第三方应用“脉脉”通过恶意抓取行为获得并使用了未经微博用户授权的档案数据,违反微博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协议,现在停止其使用微博开放平台的所有接口,特此声明! 双方均表示自己出于对用户隐私考虑,在一审败诉之后,脉脉继续以“为用户安全考虑”理由上诉,如今终审,结局并未有改变。 双方的争议关键点在于:1.脉脉是否非法获取微博用户数据,事实证明:有;2.不仅是微博,手机通讯亦是脉脉获取用户数据的另外重要渠道,但由于一直未有举报,一直被用户所忽视。 此后林凡曾表示,没有了微博,脉脉还可以加入微信的社交版图,但此梦想也并未成真。 当初林凡发布微博我们基本可视为是一种情绪宣泄,即:断了发展前路,撕破脸皮,对方或出于面子留一线生机。谁知微博并不买单,关闭接口,并对簿公堂。这或许是脉脉没想到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1.脉脉并未停止微博数据抓取;2.脉脉估值也一直在涨。 虽然前文铁哥认为非法获取用户数据信息是“裹着蜂蜜的毒药”,但出于利益的驱动,脉脉的运营者显然将此作为一门生意对待,与企业的生存与收入相比,200万的罚金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保证用户数据安全为何如此之难 虽然各大互联网公司都表示要注重用户安全因素,但我们却看到泄露数据安全因素的案例层出不穷:黑客轻松通过撞库获得用户账号信息、支付软件的账号安全隐患、云平台的数据泄露等等。 用安全软件查询,基本都在读取用户的定位信息、通讯录信息,此前甚至发生买卖用户数据,精确到实时的定位信息。身在大数据的时代,用户随时有数据裸奔的风险。 这又是为何? 在铁哥看来,这基本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法律层面打击力度太小,此前案件数据的泄密方往往是平台,用户很少进行有组织的诉讼。但直至此次脉脉事件才算得上第一例企业之间的数据侵权官司,在初审时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便认为,大数据时代,保护用户信息是衡量经营者行为正当性的重要依据,j2直播,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意义上尊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内容,此后法律方面或加强数据侵权官司的处理;2.平台的约束力不足,用户将数据存储于平台之上,平台将数据视为自家财产随时匹配,违背了“数据用户所有”的基本逻辑。 此次终审,法院明确时指出,明确第三方应用通过开放平台例如Open API模式获取用户信息时应坚持“用户授权”+“平台授权”+“用户授权”的三重授权原则。即用户授权微博使用数据,微博授权第三方公司可以使用数据,用户授权第三方公司可以使用微博上的数据,此3项缺一不可,从法律角度明确了用户数据的使用规则。 在此次案件中,脉脉最初取得了微博的授权,但在使用数据时并未再次获得用户的授权,因此违背了法律。微博在告知其问题所在后,中断了双方的合作,脉脉却在未取得用户和微博的授权下继续抓取用户数据,是一起典型的数据侵权案。对于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侵权案件具有指导性意义。 脉脉输掉官司,也向创业者敲响了警钟,免费用数据获得增量的时代已经结束,而这对于饱受数据侵害的用户而言,真的是久旱之后的一场大雨,痛快。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