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终于发布了,我一直对这个东西很有兴趣,不是为了获得什么 “流量红利”,而是从技术上看,它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尝试。我没有参加内测的资格,也没有去和官方或者熟悉官方的人打探过消息。我始终认为,在这个行业里面,一个动作不需要看作者如何说,你只要对历史和行业足够熟悉,那么只要自己去看发生了什么就可以了。离得越近,受的影响越多,反而难以看得客观。所以,以下就是我做为一个完全圈外人对微信小程序的看法。 先说应用场景。一句话概括,我认为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应该是增强现实,也就是所谓 AR。 这几年视频相关的增强现实和 VR 技术热度太高,一说起来 AR 就容易让人联想到视觉增强。实际上按照所谓 “现实 – 虚拟连续域(Reality–virtuality continuum)” 的分类法,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间任何链接物,都可以叫做 AR,微信对二维码的应用就是这样一种技术。通过二维码从现实世界获取信息,这就是对现实场景的增强。 无论是车站站牌,公司名片,商场货架… 任何现实中的东西,通过扫一个二维码进入一个 “小程序”,这个小程序就是对那个现实场景的增强,二维码链接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链接了线上和线下,atv直播,咦,这不就是 O2O 吗?是的,我一直认为 O2O 曾经的高速发展同样是基于“数字世界如何增强现实” 这个理由。不仅仅是微信对这个东西有兴趣,很多年来,这个方向都是各大公司的实验场。 先来看一个相当原始的例子。如图可见,这是我们这里的公交车站使用的系统,在公交公司网站上,输入这个站上的数字编号 7951,就能知道公交车发车班次和最近的公交车位置。这套系统正常工作是没问题的,但是用户自己输入网址和站牌数字编号,很麻烦。建设更晚的上海智能公交系统就先进多了,他们把二维码放上了站牌,扫一下就可以了。
二维码仍然需要打开一个扫码工具,拿摄像头对准它,仍然有点麻烦。在我们这样寒冷地区,冬天在室外完成这个动作更有挑战。比二维码更简单的方式就是 NFC 了。NFC 本来是相关技术里面最平衡的一个,有很多成功应用案例,成本也不算高。可惜苹果多年来就是对它没兴趣,虽然 Apple Pay 也是通过 NFC,但苹果就是不让第三方 app 用,只给自己用于支付这一个功能。缺少了苹果的推动,尽管 Android 手机早已标配了 NFC 芯片,这东西还是火不起来。苹果自己推的另外一个东西 iBeacon 受制于各种限制和成本,也一样火不起来。这样几个方案都有设备支持问题,二维码就成了现在最好的方案。尤其在中国,几乎所有手机都安装的微信,微信主推的二维码自然也就普及了。实际上很多场景 NFC 有更好的优势,比如,摩拜单车。他们印在车上的解锁二维码经常被人涂改损坏,如果使用的是车身内置 NFC 的方案,就不这么容易被人损坏了,维护成本会低很多。
伦敦公交使用的方案很好玩,它既使用 NFC,同时也用二维码。我猜这就是目前尴尬状况的表现,NFC 维护成本低,稳定性高,适合常常下雨、湿冷的伦敦,对于公交车站这种场合非常适用,但为了 iPhone 用户,二维码也要同时存在。无论是 NFC 还是二维码,它完成的工作是一样的,都是提供一个链接,让用户的设备可以打开它,无论最终展现为浏览器的一个网页 / 某个 app 中的一个条目 / 小程序中的一页,都是通过一个链接唤醒的。
只是到目前为止,NFC 可以从手机的系统级别唤起,但二维码还只能从软件开始。去年 Apple Pay 和 微信支付 哪个更好用的争论就是这种区别的表现。体验上说,如果银行支持,Apple Pay 的接触就完成支付的系统级支持,显然优势更大,但实际情况看,微信扫二维码支付更普及,适用范围更广,适用门槛也低很多。微信小程序同样走的是这条路,它不是最方便的增强现实方案,但是是更普及、成本更低、应用门槛更低的方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