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早读课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寸明言:用户要什么,平台要什么都是前置条件。整个媒体生态给内容生产者的选择有很多,写什么和自媒体人的需求紧密相关。 2016年就剩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内容创业再度上演两番振奋人心的故事,不知道让多少置身于这个浪潮中的人打起了精神,续了1秒。 2016年,是自媒体井喷的一年,也是充满收获的一年。 这一年,自媒体平台也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布局重点。当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一些自媒体平台:搜狐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腾讯开放媒体(企鹅号)、网易开放媒体(网易号)、UC云观(UC号)、百度百家(百家号)、今日头条(头条号)、一点资讯(一点号)等等。 随之而来的就是有原创能力的自媒体人也成为了各大平台争夺招揽的对象,重金补贴加上流量扶持,不断挑动着自媒体人的神经。比如UC推出的量子计划、腾讯芒种计划、网易的自媒体亿元奖励计划、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的广告分成计划等等。 这一年,“致贱人”的咪蒙火的一塌糊涂,单篇文章广费用六位数;“文艺范儿”的张伟频繁在朋友圈刷屏进行着商业化尝试;“新闻哥”引发资深媒体人曹林点赞;吴晓波围绕着自己的频道做起来了付费知识社群;同道大叔套现了1.78亿;李叫兽也成了百度副总裁...... 此外,还有众多在自媒体人在乘风破浪,在这波自媒体红利中赚的盆满钵满。 2017年,内容风暴仍旧会持续。 从创投圈来看,真格基金徐小平有所等资深大佬都对内容大为看好;从平台方来看,坚持不补贴的搜狐好像都要有所表示了;万千自媒体人仍旧蠢蠢欲动,想要挽起袖子在这波浪潮中干出一番事业。 那么,2017年,写点什么比较好? 我将从用户的需求、平台的需求进行梳理,然后从自媒体人的需求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一、用户的需求 “你关心的,就是头条。” 这是今日头条的slogan,也是它眼中用户的需求所在。 这个刚刚成立4年的内容资讯客户端,在基于兴趣的技术算法推荐驱动下,实现了低成本内容分发,让其快速聚拢了5.8亿用户,也一跃成为估值600多亿人民币的独角兽。 而且头条的成功也着实给中国之前的各大新闻资讯客户端上了一课,在这两年中,各大新闻客户端也都纷纷引入了推荐功能,也算是间接认可了头条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尊重用户的兴趣,给用户提供其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头条以及现在各大新闻客户端的目的所在。但是不是自媒体就要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呢? 2016年12月14日,《财经》杂志发布了对今日头条CEO张一鸣的采访,将基于用户兴趣的机器算法推荐放置在了时代的镁光灯下。后续人民日报的评论跟进,以及轻芒的王俊煜都对其进行了反对。 张一鸣认为,机器不应该有价值观,算法给用户推什么内容不应该有编辑干涉。而人民日报则认为算法盛行的情况下,更应该需要总编辑。进而引发了给用户提供什么样内容的思考。 我之前在《从微软的机器人到今日头条的算法:不要拿机器来考验人性》一文中说过,在推荐机制下,产品的冷启动则是机器算法的关键,这样的情况下,引诱出来的是兴趣还是荷尔蒙呢? 那么,我们自媒体人到底给用户提供他感兴趣的,还是提供他需要的呢? 二、平台的需求 “搜狐之前的模式是一栋楼的编辑每天生产5000篇文章;当前有了32万自媒体,每天生产8万篇内容。” 这是搜狐转型发力做自媒体之后的产生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肯定的是,内容生产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了。 内容,在互联网逐步成为存量市场中争夺用户注意力的绝佳手段。自媒体人生产内容低廉的成本让以编辑+门户高支出的的网站看到了新的希望,其深度绑定用户的能力也让各大公司食指大动。 这也是各方势力愿意花费重金来吸引自媒体人入驻平台的原因所在。但是在这样的形式下,自媒体人也就成了一种“奶牛”的存在,给媒体平台方用低成本输送了大量内容。 这批内容不见得好,这样分红不见得就公平,自是不消多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