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今天正式在中国上映,你买好电影票了吗? 假如没有,那在 2016 年,你又是否去影院看过《美国队长 3:内战》、《海底总动员 2:多莉去哪儿》、《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或是《奇异博士》?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迪士尼可要感谢你投入的一份力,帮助它在 2016 年打破了美国电影公司的年度全球票房纪录!
早在 2016 年 12 月 19 日,迪士尼就已宣布,截止当天为止,它们成功以 70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量,打破了环球影业在 2015 年所创的 68.9 亿美元记录。此前,迪士尼还是 2016 年内最快打破美国国内 20 亿美元以及全球 50 亿美元票房的电影公司。 迪士尼能获得如此出色的票房表现,那是否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有关?数据可能不同意。(以下数据只包括曾在美国上映的电影) 从 Box Office Mojo统计的数据对比来看,2016 年有几个历史新高:全球票房总额新高,达到 113 亿美元;电影产量新高,共有 728 部电影;单张电影票价格新高,为 8.61 美元(约为 59 元人民币)。
在票房总额和票价新高的背后,是偏低的上座率。和去年相比,全球电影票售出量增长幅度不足 100 万张。 在票价逐年增长、流媒体娱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atv,人们仿佛也对“哪些电影值得购票去看”这个考虑显得更为谨慎。
然而,在这样的行业环境内,迪士尼却以全年 12 部电影(占总数 1.7%)拿下了超过 70 亿美元的票房(占总额 61%),并在票房排名前 10 的电影中占了 5 个坑。
迪士尼的电影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虽然电影票死贵,但我就要去电影院看”的心态?(如果你曾购票看文章开头提及的电影,也可先回想自己当初为何决定到电影院看。)
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迪士尼,靠的竟然是“它山之石” 迪士尼一直是个善于“讲故事”的公司,而且从一开始就不耻于从现存文化作品中寻找故事灵感。 根据品途商业评论统计,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 1937 年-2016 年间,制作了 56 部长篇动画,其中 34 部都是基于现存文学作品(童话、小说、诗歌)、真实故事以及动漫作品改编而成。
(图自搜狐) 即便只是改编,但当你想起《白雪公主》、《101 斑点狗》、《小美人鱼》等故事,首先想起的是否是迪士尼的电影形象?
可见,从“改编”到“被误认为正统创作人”,中间隔着的是一个迪士尼。 除了精致手绘动画制作工艺,迪士尼动画片的每个角色都具备了鲜明的人格特征,并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具备普世价值的故事,成功虏获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心。 如《狮子王》,虽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却不见任何严肃的沉重负担,反而是在载歌载舞中讲述了小狮子辛巴成长和冒险的故事,真挚感人。小朋友看得开心,成年人也不觉得肤浅。
(图自贴吧) 成功打造出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后,迪士尼开启了渠道拓展模式,建立主题公园、收购 ABC、ESPN 体育频道。而在重心调整期间,过往内容的优势逐渐在减弱。 直到 2005 年,Robert Iger正式成为迪士尼第 8 任 CEO,并将迪士尼的内容创作再次以“它山之石”打开一个新宇宙。
(迪士尼 CEO Robert Iger,图片来自 Hollywood Reporter) 自 Iger 上台以来,7 年间完成了 3 次重型收购,为迪士尼捕获了一大批美国流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形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