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方程中,A表示因子中性生产力参数;a和b是分布参数。关于输入因子,指定的生产函数具有以下含义:熟练劳动力(H)与任何其他输入互补。替代参数水平θ和ρ,表示R、L和M之间的替代(0≤θ,ρ≤1)和互补(θ,ρ<0)关系。 在总体水平上,机器人可以同时对某些类型的技能(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进行补充,而取代不太熟练的劳动力。 三位科学家从IT角度、任务导向角度、社会工作组织角度分别阐述了机器人与人的合作与替代关系。最后,科研人员列出了以人力劳动力角度评估的服务机器人结论性标准。 从任务导向角度,假设机器人被开发用于现阶段仍由人类劳动提供的服务,则服务机器人将可能至少会接管一部分的这些任务。这带来了人类工作的变化,这些机器人将在人的支持下提供服务。考虑极端情况,在完全接管整个服务任务后,这种变化意味着人类不再工作并失业。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与服务机器人的协作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其服务,这可以消除该服务中的一半工作量。从跨学科技术评估的角度来看,科研人员十分关注是否可以事先说明机器人部分或全部替代人类,会如何影响人类的工作过程,以及这种替代对于劳动力市场可以预期的经济影响。 该论文结果证明,科研人员不能得出一般的、有效的结论。根据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合作是否代替任务或补充任务共享,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许会完全不同。此外,在特定经济压力下,研究人员亦不能概括出使用服务机器人之后的人力水平的结论。由于简单或低技能的服务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从而导致性价比很高,现代服务机器人不可能在该市场部分中获得市场份额。因此,服务机器人更有可能使中等教育水平的人受到一定的压力。 整体来看,以下因素与服务工作系统中人与机器人之间可能的分摊功能相关: ?组织社会和公司工作,包括法律框架(即服务人员的不同工作属性、夜班和轮班工作、健康保护); ?人类和机器人要执行的任务(即业务、监测或决策任务); ?(信息)技术(取决于例如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其传感器系统和认知系统,还涉及整个周边设施,例如保护装置),以及实现这样的任务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 从IT角度看,服务机器人的硬件通常安全系数较高,因此,不同于过去的工业机器人,它们通常能够与人类密切合作。机器人的硬件进步,以及它们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的这种进步,与可编程编程服务机器人的进步相结合,这使得没有经过IT培训的人能够在有限程度上控制服务机器人。使用服务机器人对于那些意味着高负荷、影响健康、和人类昼夜节律或对人类有着特定身体负担的那些任务将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社会工作组织看,以宏观角度分析,人们需要考虑可用性和报酬、潜在客户的期望、当前人员的技能,机器人技术的优良,购买以及维护成本。然而,根据这些参数,机器人的使用可能是实用的,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任何有关这些服务机器人的事实是可接受的。这需要对将使用机器人的服务领域做非常详细的分析。 应始终考虑的方面包括: ?客户/客户的期望(=需要+要求),他们各自的负担得起的需要,以及这些期望的可执行性; ?目前正在执行这些任务的服务人员的技能、工作投入和报酬,以及现有劳动力的储备; ?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性考量(和可能的义务)?机器人技术的效率、购买和维护成本。 关于服务机器人的声明一般在以上这套标准的基础上是很难证明的,因为服务的质量、工作环境的标准化的潜力、人机界面的设计、服务提供商的人员教育水平等因素千变万化,我们必须进行情景分析。因此,服务机器人技术的“一般性”技术评估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服务机器人进行“示例性”研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