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之前做过试驾之类变相卖车的尝试,摩拜也通过上游定制的方式切入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还有与700bike合作的ofo,以及一边与天猫汽车合作,一边又拼命铺设自有汽车销售体系的神州优车。出行平台纷纷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加强行业话语权,以便在巩固业务基本盘的同时,描绘足够的想象空间。 但破局取决于两点: 最重要的是能否在原本封闭的线下产业链中获取足够的资源支持; 再就是如何在线上构建这些重度而低频的消费场景,要知道这是强如天猫和京东也没有完全破解的课题。 3、规模让位于利润 2017年的大出行将回归对盈利的关注,原来的高频场景拿用户,低频场景得毛利的O2O神话将被“任何不赚钱的创新都是耍流氓”的预言反证。 从需求上说,共享单车拿走了大部分短途订单,但较低的客单价没有烧钱的空间,网约车正好相反,不断被新政驱离出租车市场,尽管从长远看这未必是坏事。 不管怎样,政策和资本都已经对恶性烧钱的企业关上了大门。 4、单一出行生态将消亡 整个出行风口已经从台风退化为龙卷风,僻处一隅,单一生态的出行企业将很难卷入风口、乘风而起了,2017年会是新一轮整合的伊始: P2P租车经过这两年的倒闭潮,正处于蛰伏期,已有整体坍塌和剧变的前兆; 拼车顺风车似乎得到新政的特别优容,但驾驶人需为车辆所有人,半径一公里,不应与其他出行软件合并之类的限制很多。 规模较小的网约车平台在新政和资本寒冬中受创尤重,比较最近关停了人工客服的易到用车。 整体来看,中国出行大市场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或正在结束,提前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横向扩张产品线的复合出行平台将成为潮流。 毛琳:直播平台继续“拼爹”
2016年大家都纷纷预测,直播开始洗牌,2016年是直播最困难的一年,然而事实却并不是如此,尽管有直播平台出现资金链紧张的传闻,比如映客、咸蛋家,但都挺了过来。 尽管有诸如天猫,京东,苏宁等巨鳄入局,但也并没有搅动直播赛道的正常比赛,直播平台的虚假繁荣,数据造假和不理性竞争,以及涉黄违法的实际情况, 投资环境也遇到资本寒冬,广电直播新政又为直播再送上一道催命符,所以非常多的人看衰2017年直播的发展,认为是行业的大洗牌。 但我认为,2017年的直播发展得会比行业甚至比直播平台认为得更好,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哥德巴赫猜想”。 之所以说直播平台比预想的更好是因为: 1、直播仍然会被资本追捧,接盘侠依旧等着接盘。直播模式作为最新的商业模式,在新模式没有诞生前直播都是最为稳妥的模式,吸纳广发年轻用户的直播同样也最具有想象力,所以资本不会放弃也很难放弃。 2、资本寒冬只会让直播更容易生存。2016是资本寒冬,尽管会延伸到2017,但资本是需要短期变现和盈利的,资本寒冬并不会过多的减少投资,只会更加谨慎,这时最具前景且最能看到钱的直播模式必然会得到资本青睐。 3、行业格局初定,靠山助力头部直播存活。现在的头部直播平台(行业前十)要么有干爹,比如斗鱼有腾讯,熊猫有360,微博有一直播。要么有亲爹,腾讯有now,陌陌有哈尼,YY 有虎牙,360有花椒,要么有金主,映客有昆仑万维,他们要么是金主的摇钱树,要么就是干爹/亲爹股价的发动机,所以对于大直播平台来说,死亡是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的,除非2017年新的风口来临,但资本寒冬下,春风明显不会来的如此迅猛。 4、小平台会死一大片。小直播平台会死在拿不到A 轮或者挺不过B轮的情况,预测200多家独立直播平台会死掉一半长尾。 2017年,直播平台会有这样的变化可能性: 映客:引入BAT等巨头战略投资,找到新靠山,然而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会变成每季度一次; 一直播:继续带动新浪微博股价创历史新高,一下科技或推出针对普通用户(非明星)的直播平台; 斗鱼:再度获得腾讯追投。 判官:可能会有威胁到微信江湖地位的产品问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