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der每天产生1400万次配对这个神数据一直有很强的煽动性,但实际上不管中美,90后的性爱观都在转趋保守,OkCupid 的数据显示,接受初次见面就嘿咻的人从 2005 年的 69% 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50%,而且是无论性别和性取向的全面下降。 因此从理念上说,功能单一的约炮应用以及深度榨干适婚男女的类红娘化服务都面临调整,侧重于通过交友提供更多可能性的轻模式正在崛起。 有缘网的数据显示出对90后用户特质的另一个洞察,即55.1%的90后更想谈恋爱而不是急于结婚,这背后是不会做家务也可以拥有完美爱情的群体认知。 从这个角度来说,放大社交属性以交友为突破口是婚恋应用的一次重要转型,异性之间多轮次的、无隔阂的、朋友式的深度沟通才是婚恋应用的重要指标,这比仅仅依托财产信息以及颜值而形成的商品化速配,更迎合90后即使结婚也是为了爱情的理念。 3、三观比啪啪重要 在交友前置化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情感氛围,这是有缘网的另一个洞察。 那种常用的财产调查式的信息采集对90后来说严重落伍了,它推动了情感的物化,而新生代更关注的其实是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的契合。 在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有缘网有效把握了合适的尺度,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正式交流前加入三观调查问卷,赋予女性用户以“特权”,先行了解对自己感兴趣男性的生活观、价值观、情感观,至于兴趣爱好乃至财产信息则被弱化。 这种引导有力克服了同类模式的最大门槛,也就是异性之间的早期沟通障碍,无论男女都能顺利找到容易继续发展的潜在对象,摆脱了可能的尴尬和无助。 4、女性才是翻牌的主角 在婚恋交友应用中,女性角色一向脆弱而敏感,且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包裹,这缘于多数应用虽然意识到女性用户的重要性,却有意放任对后者体验的守护。 这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部分男性用户的猎婚心理,也是引发传统婚恋网站一系列纠纷的源头,以致于部分用户对平台的信息真实性和隐私保护性都产生了质疑,而有缘网则把这个翻牌子特权历史性的交给了女性。女性用户不仅不必缴纳任何费用,还可以设置关注自己的三观问卷,以了解潜在交往者的基本情况,避免无聊的骚扰和搭讪。 到底是婚恋还是交友? 并不那么急迫的结婚诉求再被交友的宽松氛围冲淡,如何维持用户粘性呢?这是对婚恋应用交友化定位的一种普遍担心,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用户的情感附着性天生不同于豆瓣兴趣群组,更不是那种聚散匆匆的论坛社区,相反按有缘网的数据,56.4%的用户跟异性会有持续的沟通,31.6%的人交换了联系方式,这种关系又随着线下的约会进一步巩固,毕竟交友是谁也不会排斥的情感需求,至于是否升级为终身伴侣,这取决于双方的主观意愿,不会受任何外力的干扰。 因此社交化的婚恋应用更像是一个异性之间自由交流的平台,至少避免了《咱们结婚吧》里面悲观的段子“知道什么是优胜劣汰吗?就是优质的女人剩下了,劣质的女人成为了别人的太太!”真实的情感世界往往比商业模式更复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