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工具化同时也节约了我们的运营开销。持续不断的内部整合让我们的公司保持在健康状态,部署自动化脚本简化了我们的发布流程。精细化的(程序)警报大大减轻了工作压力,比如这些警报只会在工作时间推送给随叫随到的工程师。 最终的结果是,与我所工作过的其他创业公司相比,Quip分配的“寻呼机”几乎形同虚设——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只有两三次是在半夜里收到警报推送的。所有在工具化上的投入让我们能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开发新功能,而不只是花在维护上。 Put more wood behind fewer arrows - 有的放矢 我们列出了无数乐于去改进或开发的功能,但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关键的里程碑(事物)上,同时主动地为功能和bug进行优先级排序也很重要,这样我们的战线就不会拉得太长。任务切换的开销非常大,我们选择不做什么跟选择做什么是同等重要的。 在这方面,用户的反馈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尤为宝贵。对于A/B测试来说,我们会努力地把所有想法分解成为可以进行测试论证的假设,这样我们就能进行评估以少走弯路。 在功能层面,我们可以先开发出一个最小化的可用产品,然后进行用户测试来收集所有原始反馈,以此来了解客户哪里不明白,以及是哪方面起了作用。或者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为少数客户推出一项新功能,然后通过与他们紧密地联系与合作,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比方说当发布Mac版和Windows版的应用时,我们是在不同阶段将它们推送给员工、alpha测试者和beta测试者的(基于他们想成为早期试用者的意愿值,以及对bug的容忍度)。他们的反馈(当然是利用Quip)帮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桌面应用用户最关心的功能上面。我们可以把其他功能需求稍作推迟。 Reduce the friction of communication 减少沟通上的摩擦 对于开发团队来说,电子邮件和会议可以说是精力的两大黑洞 (小魔王:注意!)。所以在Quip,我们普遍都很排斥它们。除了进行 code review 以及发布几种主要类型的警报,我们在内部并不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技术沟通。 在平常的每个星期,工程师只用开一个小时的例会:30分钟的全员会议是我们分享各自进展以及展示Demo的场合,在这之后也许会有若干小项目的内部会议,或者一对一的单独沟通。必要时我们会专门开有针对性的会。 我们之间大部分的沟通交流理所当然是通过Quip。这款产品是我们如何在公司里进行协作的法宝,我们每天都通过它完成任何事。 我们使用Quip来设计文档,列任务清单,给客户提供支持,还有聊天。我们还为Pager Duty,Zendesk,Twitter,Jenkins,Stripe,Crashlytics,Github以及很多公司内置了 integrations 功能,这样一旦有任何事情发生,他们整个团队讨论起来就方便多了。如果有一位用户在推特上报告了一个bug并@了QuipSupport,那么在Quip内浏览推特聊天频道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直接@一位工程师然后问他是否已知晓这个bug。 如果客户成功部门(Customer Success)或者某位销售员想要转达来自客户的功能需求,她可以把它加在反馈文件或者待办事项中,相关负责人会立即介入,并为此项工作列出优先级别。我们甚至有一份和本地三明治&沙拉餐厅共享的文档,我们只要输入午餐菜单,棒棒的外卖小哥每天中午就会把它们送到办公室。 纵观一个团队的成长进程,沟通通常是第一个碰上的大麻烦,任何能减少沟通摩擦的工具——无论它是Quip,Slack或者其他东西——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把Quip整合到团队的工作流中让我们得以通力合作,这是传统如电子邮件和会议的沟通方式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同时它也帮助公司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文化,因为邮件里的信息会在一部分收件人手里沉默。相比之下,Quip 的文档正逐渐成为团队里每一位成员愈发丰富的知识宝库。每一份文档的留言和讨论都有据可查,我们所有人都在同一页上。 PS: ①除了雄心壮志,Quora和Quip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点。它们都是由前Facebook CTO创立的,都从Benchmark风投拿到了A轮融资,当然,也都是从Qu起步的。 ②我们的使命,来自Quora博客。 ③我们的MySQL数据存储使用了一种类似于FriendFeed的非模式化MySQL设计,不同的是,我们并不使用Python对象序列化方法,而是采用了Protocol Buffers。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