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颠覆了许多行业的格局,如何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及盈利模式是生死攸关的关键点。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已有前人种树不断试错,后人遮阴好乘凉参考。本期天天问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产品商业模式的一些问题,请各位产品er们强势围观,拓宽自己思路的同时也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来思考产品的问题。
问题清单 有哪些流量巨大但无法变现的互联网产品?市面上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当商业行为和用户体验出现对立矛盾时,应该如何选择?如何把握好商业业务、运营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匠心精神和商业化模式标准,产品经理该如何抉择? ————————————————— 我是一条美丽的分割线 ——————————————— 问题一:有哪些流量巨大但无法变现的互联网产品?@liltushy 精选回复@阿南 我认为无法变现的是那种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但是无法达到让用户去付费的程度的产品,或者说用户可以通过别的产品得到更好的满足的情况。 以下是典型例子: 1、基础应用产品 比如邮箱、输入法之类的。这类产品的杯具在于,由于其互联网产品边际成本几乎为0,总会有些公司出于各种迂回的目的开发推广这类产品并免费提供给用户,即使要赚钱,也得是用迂回策略,比如脑洞大开的浏览器。话说做浏览器能赚钱(靠导航)确实是极有想象力的事情,不得不给点赞。 2、纯社区产品 比如百度贴吧、各类垂直bbs社区、微博、知乎等。这些产品,在满足用户内容阅读需求的维度上,达不到足够用户愿意购买的意愿(对比起点,豆瓣阅读电子书);在用户有目的地获取特定信息的维度上,比不上搜索或门户等媒体产品,其流量很大但又不足够大,信息组织结构乱导致推广转化效率又不高,因此广告主也不会特别喜欢。在社交维度上,达不到较高的交友成功率和效率(对比陌陌),用户就没有足够付费购买增值服务的动力。所以目前多数的社区产品,看起来能满足各类需求,想象空间大,实际上各种需求满足得都不够好。 特别强调一点,一个产品用户量大是主流需求甚至是刚需需求,但是并不代表这个产品就具有很大的价值,也不代表它满足用户的情况就特别好。所以,一个产品如果不能给用户带来足够大的价值,并且在特定情况下具有稀缺和不可替代等特点的话(比如,当年盗版电影随便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时候,是不会有人愿意购买优酷等网站的会员的),用户是不会愿意投钱的。 问题详情: 问题二:市面上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大容儿 精选回复@sunny 以下仅表达个人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观点,举的例子无任何利益相关,观点不一欢迎留言。 1. 做有钱人的市场。代表产品:爱败妈妈 互联网爆发后,大家对互联网产品的黏性变大,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越强,能从他们身上能攫取的价值就更多。百度曾经很值钱,但显然是巨头中最危险的;淘宝渐渐变成支付手段,入口已经渐渐分散到各种导购网站(礼物说、小红书);微信支付也企图分一杯羹。 不少有资源的产品已经在做深入的尝试了。想尽各种办法把有价值的用户圈起来后,可能花别的产品一半的力气,就能赚十倍百倍的收益。例如这个专做母婴行业的网站就是个典例,要注册注册必须有邀请码,而且注册条件非常苛刻:私立医院、三甲特需或海外出生儿的妈妈。门槛一高对用户的素质要求也自然高了,所以能进来的用户都是符合网站的定位的,不怕用户量不足,毕竟完成一单或者做场活动能赚的钱就秒杀了很多产品半年的盈利了。 2. 众筹。代表产品:京东众筹 众筹从点名时间、追梦网时代就一直被热议但没什么大动静,真正发威还是京东出了众筹。 小牛电动车花了 15 天筹了 7200 万,魅族 100 多块钱的移动电源居然都筹了 4000 多万了。 我有个朋友做创业的项目上京东众筹,仅在朋友圈一发,10天就筹到15万了,而且还是个小项目。 这种模式很清晰我就不说了,但很有可能会改变未来所有科技新品上市的形式。 3. 踏实改变真正需要互联网进行升级的行业 。代表产品:找钢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