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敏认为内容影响消费决策是原本就存在的现象。「早期信息不在一个界面之中,内容本身不能直接转化为销售。现在消费决策和消费本身在同一个维度里面实现了闭环。」 2016年4月,沈克敏决定all in新媒体,3个月完成一条、二更、罗辑思维等所有头部大号签约,产品销售量超过10万。8月的单日销售额就超过了过往一月的业绩。 在内容电商的转化率背后支撑的,是它所经营的关系。「自媒体是一个分众的事情。关注某个自媒体是因为它所提供的内容对我们有价值。它定位的人群就很精准。销售不再是单纯的卖货,而是成为了朋友式的推荐。」 品质,效率,体验成为了消费者新的敏感点。而拥抱趋势永远是在诡谲汹涌的商业世界内立足的法门。 2016年,基于原有陶瓷,木材,金属等供应链资源,「质造」从一款杯子出发,围绕「饮食」的场景推出了八款新品,在饮食器物的品类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杯子是一个相对低频购买的东西,我们花三年打造了一款杯子,是跑通了供应链,渠道,营销,资本等一系列坎,而现在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内容电商对家居生活的关注,都给器物这个品类带来了更多机会,品牌化和风格化的产品会取代原有家庭中的器物。」 从长远来看,「质造」瞄准的是家居生活这条赛道。即便小清新的宜家和性冷淡的MUJI已经笼络了一大票追随者,整个家居市场可卡位的空间还很富裕。 从2010年开始,梵几、木智工坊等主攻年轻消费人群的独立设计品牌开始涌现。可选材趋同,工艺把控力的局限使得它们在视觉观感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近年来在家居赛道跑得最快的选手,或许是2002年成立的丹麦设计品牌HAY。这个以鲜明色彩为主设计风格的品牌在过去几年间持续在工艺研发,材料探索领域发力,抢占消费者心智。目前已在全球开设了 33家独立设计门店,成为了家居领域的新型独角兽。 在打造「上下杯」时,沈克敏就已经注意到「差异化」、「难复制性」是未来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可尽管复杂的制作工艺能巩固壁垒,与之伴随的高额成本却也会阻挡品牌对外扩张。 回顾过去走过的路,沈克敏认为消费品创业分几个阶段: 第一是想象力。更多考验的是对产品的感觉,需要仔细揣摩产品形态,使之独一无二。消费对于创新质量和频次的要求都很高,保证创新力是品牌立足的根基。 第二是产品力。实现设计需要供应链的支撑。而即便在产品推出市场之后,atv,反复的调整,迭代也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优质的产品往往需要品牌与供应商,消费者共同磨合。 第三是品牌力。明确品牌精神与价值观之后,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选择合适的渠道让产品进入消费者视野。 过去多数人认为消费品前期投入大,链条长,难以有爆发式的增长。但近年来,随着新消费人群购买力的提升,众筹,内容电商等线上渠道的兴起,以及生产制造基础设施与供应链系统的逐步完善,新兴品牌的攀升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 在沈克敏眼中,消费品创业就像穿越一道窄门,「门很窄,你看不到光,但背后的路可能很宽。你必须独立穿越它,才能见到后面的风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