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台模式依靠顶级IP的生态化运作有很大的变现空间,但这对于绝大部分内容创业者来说,没有变现之前该如何生存,是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处在动漫最好的时代却无法更好的变现,这未免太尴尬了。 在跨界无处不在的当下,也许还有第四类变现模式。“二次元”行业有没有可能与饮食、化妆品、汽车、旅游等等众多我们身处其中的常规商业形式,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通过与这些常规商业模式产生更多的互动互补互利,是否能够打破或弥补目前众多“二次元”中小玩家的变现瓶颈?笔者最近注意到,上海优她(YOTA)等垂直细分动漫企业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了。 也许,这确实是个被我们忽略了的机会和趋势。 企业级市场的呼唤:动漫营销“新大陆” 事实上,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企业营销环境巨变的当下,企业级市场对动漫营销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强烈。 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逐渐式微,新媒体的玩法和效果又知之甚少,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很多企业切实面临的问题。当然,不管企业级用户对新媒体环境是大刀阔斧还是畏手畏脚,其每年的投放量级依然是巨大的。 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已经有很多企业出于产品推广或者品牌内涵提升等的考虑,开始尝试与动漫结合,将跨界营销玩得风生水起。 比如美妆领域的韩束、百雀羚紧跟《大鱼海棠》推出限定合作款产品,悦诗风吟、谜尚与号称有1亿表情包的Line合作推出的限量卡通产品等,并且都赢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虽然这些例子大多还都属于授权型合作,但这些企业对动漫营销的青睐足见一斑,对于变现途径有限的“二次元”玩家来说,这也许真的是一块“新大陆”。 此前更多的形式可能是这样两种,一种是先形象后市场,以创意为核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动漫形象,从内容往衍生品延伸,国外的迪斯尼、皮克斯,国内的原创动力(喜洋洋)、三辰卡通(蓝猫)基本都属此列,不过这种玩法要靠大量资金和漫长市场反应时间来累积,小玩家根本玩不转。 另外一种则算是先市场后形象,确切说是从衍生品往内容延伸,比如国外的万代、孩子宝,国内的奥飞动漫,不过这种模式更多切入的是玩具市场,或者如前所述玩授权,这与众多企业级用户渴望有自己的原创形象、将更多动漫形式持续融入产品及品牌的诉求并不契合。动漫依然是动漫,企业依然是企业,并不能真正做到并轨而行。 抛开对新事物的天然畏惧,传统行业与二次元行业之所以交往不畅,无外乎这样两点:一是企业级用户有尝鲜想法,但无生产能力;二是身处二次元行业有生产能力的团队,却又很难找到对应的企业级资源。 换句话说,在企业级用户和二次元玩家之间还缺少了一个中间的沟通环节,难以形成闭环,需要将更多处于“弱势”的优质二次元团队整合起来,在企业与动漫之间打通一个顺畅的、可复制的变现渠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