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首席科学家 戴家鹏 当下,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已经开始变得非常频繁,普通大众也对工业机器人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工业机器人该往哪个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信息化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当人工智能结合工业机器人之后,具有智慧的工业机器人孕育而生,我们从这种“新生物”上看到了未来工业的模样。 未来的机器人市场无疑是繁荣的,从过去的经验和角度来看,机器人的定义非常的广泛,而且会越来越广泛。那么,我们回头看一看工业机器人早期的定义。恩格尔伯格(Engel Berger)是工业机器人之父,他曾经讲过,如果一个自动的设备只做一件事情,那这个设备就不能称为机器人,只能叫做自动化,真正的机器人应该具有做各种不同工作的能力。 从汽车行业看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应用最多。 1959年,第一家机器人公司建立。最早的机器人应用在冲压厂、锻造厂里做基础性的沉淀工作。 1969年,第一条车身自动焊接生产线在美国通用汽车厂里诞生。机器人的应用需要花费很大的投入,并不是安装好机器人就可以进行工作。那时,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把由十七台机器人搭建的焊接生产线尝试着建立起来。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12年后,这条汽车车身自动焊接生产线就被“消灭”了。 1982年,油压机器人开始被应用到汽车行业做汽车点焊的工作,但是当时大部分的汽车厂商还是在用电动机器人,油压机器人还没有被认可和普及。虽然早期的电动机器人非常的“强悍”,不过,几年后,油压机器人的应用也在欧洲和日本等地普及开了。 如今,汽车车身焊接自动化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行业,而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机器人行业。经过30多年的优化发展,很多的系统和功能已经变得相当复杂,创业公司想进入这个行业绝非易事,甚至相当困难,必须得到政府的策略支持和培养才能试探性的进入。在这一领域,新松机器人花费多年的时间和资源攻坚克难,目前已经有所成就,令人钦佩。 “无标准化”为富士康带来机会 1977年,UNIMATION公司收购了MCOM公司,MCOM公司有一款叫做PUMA的机器人,UNIMATION公司当初的想法是用这款机器人做生产线的组装工作。也就说,40年前,机器人就已经开始应用到生产线的组装工作上。今天,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在外观上和PUMA相差不多,但在技术上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如今,像PUMA这种类型的机器人的设计、程序和开发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可以说,机器人厂商要做一个六轴机器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那么,生产线布局机器人的困难在哪呢?其实,困难不再机器人本身,而是在机器人系统集成(SIR:System Integrate Robot)上面。将不同的机器人集成在一条生产线上,并且能够完美的协同作业,这才是工业所需要的机器人应用。 目前,在3C(电脑、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为主的科技产业)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将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做到标准化,各大公司在这一领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也说明,在这一领域,其他公司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不得不说,无标准化的生产要求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尤其对于SME(中小企业)来讲,是件极大的好事。不过,现在要做生产线弹性自动化,LME(领域内的大公司)还是具有绝对的优势。LME不一定是最大的企业,但一定是在领域内有领导力的企业。如果LME要使用机器人,一方面,会从机器人厂商那购买;另一方面,会不会考虑建立自己的机器人团队?答案是会的!例如像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公司,atv,为了自身的生产和效益的提升,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机器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