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将在12月推出“企业飞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沟通协作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企业沟通协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新推出的企业飞信跟以往的飞信不同,可以独享专线网络,还有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工作圈”,OA应用、团队云盘、企业通讯录、团队协作等功能。 结果,消息刚刚发布,就有媒体将企业版飞信与微信进行比较,甚至还拿早已经“作古”的短信业务来描述中国移动的没落。当然,也有人再次翻出旧账,比如中国移动的飞聊和国内多数人都根本不知道的JEGO。 实际上,企业飞信根本不是用来对抗微信的,也不会对微信构成任何的冲击。微信是定位为个人使用,企业版的微信推出时间也不长,而且也是为了抵御阿里旗下的“钉钉”的偷袭。 根据阿里发布的2015年度财报,钉钉在一年的时间里从0做到了近100万家企业用户,而与此同期的微信企业号却仅有不足60万用户,所以,在2016年年初,微信推出了企业版,用来对抗钉钉。如今,飞信推出企业版,难道也是为了对抗“有名无实”的企业版微信? 如今,微信的用户数已经突破8亿,虽然在财报上用户数字依然在高增长,可实际活跃用户与使用人数却必然处在即将到达天花板的位置。即时通信软件已经高度饱和,此时去挑战微信,已经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 在个人用户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企业通信业务成为了香饽饽,而这块市场其实是电信运营商比较传统的优势地带。不过,电信运营商为企业提供的通信服务依然停留在电话时代,移动互联的产品没有跟上,需要赶快行动。在这个时候,中国移动发力去做企业版飞信,应该更多是从发展自身业务进行自我替代的需要,atv,只是现在略显迟缓。 中国移动曾经推出了“竞品”飞聊却早已经下线,atv,中国联通的沃友也早已不见踪影,中国电信的易信声势不再,也只有中国移动的飞信还在勉强生存,在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初期的繁荣而顽强坚持下来之后,飞信有望在实名制的大潮下焕发生机。 互联网业务都有一个规律,只要是领先的就会形成马太效应,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便无对手,即便后来者苦苦追赶,甚至找到了对方的命门,也从来都是无济于事。百度顶住了腾讯搜搜、搜狗、360搜索等等的轮番冲击,不仅市场份额没有跌,反而主导地位越来越巩固。腾讯的QQ微信也将飞信、米聊、来往等的发展彻底压制,同样,淘宝在C2C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是一统江湖,不管是腾讯还是京东,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有所作为。 如此,互联网行业的超车机会只能寄希望于技术的革新与时代的进步,当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原来的超强的应用就会自然而然被替代,关键问题是被其他公司的产品替代还是被自家公司的产品替代。微信对Q Q本身就存在一种替代关系,但却是腾讯一家的产品,由此也成就了腾讯的强大,中国移动虽然做了飞聊,但最终放弃了这条发展路径,也是等待新的机会,比如融合通信时代。 当然,有机会不一定就代表可以抓住机会,尽快行动坚持到底往往是电信运营商整体缺失。比如,在一年多以前,中国移动为更好发展融合通信“新消息”、“新联系”、“新通话”业务,提出将融合通信业务与飞信业务进行融合升级改造,形成“和飞信”产品品牌。如今,融合通信在哪里,和飞信在哪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