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报码:在产品和运营的“不确定”面前,我的2种工作方法和判断逻辑(2)

时间:2016-11-27 04:22来源:本港台现场报码 作者:118开奖 点击:
在创业起初,为了离用户更近一些,我花了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典型的“学习控”。为了做到这一切,我在2个月内往返奔波,参加了大约

  在创业起初,为了离用户更近一些,我花了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典型的“学习控”。为了做到这一切,我在2个月内往返奔波,参加了大约50场主题各异的线下学习课程和沙龙,与用户们大量交流和攀谈,并尝试着完成那些我们的目标用户最常干的事:记笔记、画脑图、写日记、早起等等,直到我慢慢真的可以让自己变得很享受这一切。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那之后,我发现,我们网站上线的课程,但凡是能让我觉得很喜欢的,上线后的销售额和报名量基本都不会差。而另一部分让我觉得不太喜欢的课程,往往结局都很惨淡。

  甚至是,同样主题但讲师不同的两门课,有时候我在看一眼之后大体就能判断出来哪一堂会更受用户欢迎。

  在那之后,我凭借这种直觉做出的很多决策都获得了成功。

  必须要说,真的身处这种状态下,是一种很让人兴奋的感受。在那个时刻,身为一个产品或是运营,你既具备能力和空间可以去推动你的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又可以完全凭借自身的标准和判断来获得一大群用户的认可和赞扬,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兴奋和满足的事情了。

  那感觉,就像你是一个背负了巨大使命,而又确实具备某些特异功能可以拯救世界的救世主。那会带给你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6.

  这样的方法二,是一种摒弃严密的逻辑和理性的分析,而更多依赖于感性和直觉的方法。它的好处是,一旦你真的可以做到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用户,那么你判断一件事的决策成本会变得极低,同时你也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成就感。

  但坏处则在于,你也很容易因此而遇到天花板或陷入局限。好比我那位做“反社交的社交”产品的朋友,如果她长期执着于只做一款可以让当下的自己满足的产品,那哪怕再美,这也会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

7.

  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往往需要搭配起来使用,才会更容易成功。

  而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采用的方式是:通过第二种方法的逻辑来判定什么一定不能做和什么也许能做,再通过第一种方法的逻辑来确定什么一定能做。

  好比,要做三节课的微信公众号运营,j2直播,我会在充分了解用户的前提下,完全凭借自身的喜好来判定我们一定不会做什么,以及可能会做些什么。

  我举个真实的例子——

  一年前,我凭借直觉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三节课的微信公众号一定不能一味转载那些早就烂大街,被转得满世界都是了的所谓“干货”;一定不能发一大堆我们自己都看不过来的行业资讯;也一定不能再发一大堆自嗨型的活动总结。

  相对的,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很多细碎的工作如文案、互动、活动、运营机制等把这个公众号变得更有调性一些;我们可能可以去讲更多真实的三节课学员的故事;我们也可能可以通过去做一系列的分析报告,一步步带大家去学会如何认识产品和看待分析产品,以及去主动对于行业内发生的很多经典的运营活动进行分析和解读——我觉得,相比起一味看很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干货”而言,这样会有价值多了。

  然后,在依靠方法二有了“绝对不做”的底线和“也许能做”的猜想之后,我会再通过逻辑和数据来一一判定,到底什么是一定能做的。例如——

我们的产品分析报告对外发布了一段时间之后,阅读、转发和点赞是不是真的那么好?或者说,频次大抵在一个什么节奏会更合适?

我们的那些关于人的故事大家又是不是真的会喜欢看?

  然后,你就会看到,在三节课公众号里,我们那种纯粹的产品分析报告开始少了一些,发布频次开始降到1个月一篇;而关于“人”的故事和解读,则差不多会提升到每2周左右一篇。

  当然,你也会注意到,三节课公众号里开始有了占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行业产品事件报道和运营活动复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