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用户在购买的时候,你根本就没进入到消费者的备选清单中。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时候,就会想到小米、荣耀;想买高端商务机,会想到华为MATE系列或者P系列;追求时尚外观,会考虑OPPO、VIVO。但是联想手机,在这方面就缺乏联想了。 还有就是,联想产品策略太善变、太乱。 当初定下A、P、S、K系列的时候,感觉联想手机要成型,有点组队打天下的感觉。可是没坚持多久,就出现了乐檬、VIBE、ZUK、Lenovo,后来又收了MOTO。各种打架,闹不清。 最新的消息是,Moto将会是联想未来智能手机的唯一品牌。Lenovo标志的手机将消失。很明显,这是希望发挥MOTO的品牌余热,国外市场不用多说,接受度很高,这一点看销量就知道了。而在国内市场,也还是可以吸引一批拥趸的,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 大概是去年早些时候,杨元庆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这四个品牌(VIBE、ZUK、Lenovo、MOTO)中,有1-2个成功了,联想集团就成功了。怎么说呢,投机的意识比较重,难怪手机业务这幅惨状。 其实一切问题的症结都在于人。 联想的大企业病比较严重,内部的利益小团体肯定不会少。所以,虽然这几年联想手机连续换帅、换将,各种策略层出不穷,但利益小团体仍在,想劲往一处使,自然不太现实,大家都不愿意割肉。 话到这里,还是有必要再提一下中兴。中兴与联想,何其相似,策略左右调整、产品线混乱、没有明星机、缺乏产品印记、人事变动等等。 联想进入前三,机会很小 进入前三,这难道是掉队手机厂商一致的梦想? 中兴曾学忠在2015年的时候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未来手机厂商不进入前三将非常痛苦而危险,所以在未来三年,中兴终端的销量要重回国内前三的位置。 如今,杨元庆也想让联想手机进入前三,只是目标更大,要成为全球前三。 问题是,联想想进入前三,机会太小了。哪怕是想在排名上有任何提升,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必须要搞清楚自己是谁,知道现状和问题。 关于目前的联想手机业务,杨元庆更愿意强调海外市场,他说:“联想今天在海外的智能手机坦率地说做得比中国好,我们现在90%以上的智能手机业务来自于海外,大概是中国企业里面海外市场开拓最好的,尤其是在海外的新兴市场,比如说巴西我们有20%的市场份额,排第二;在印度有10%的市场份额,也是仅次于三星排第二,俄罗斯也是接近10%。” 但实际上,联想海外市场基本是MOTO的遗存。比如巴西,虽然有20%的份额,但全部是MOTO在贡献。印度、俄罗斯以及其他海外市场也基本如此。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保留Moto为联想未来智能手机的唯一品牌,在国际市场还是有戏可以唱的。况且,国外市场运营商渠道和其他的传统渠道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而且联想也善于借助这种渠道的合作模式去铺货。 不过,从杨元庆的谈话隐约能感觉到他的策略——从外向内合围。先用moto扩大国际市场占比,站住脚,然后再来影响、反哺国内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暂避国内市场的锋芒,在小米、oppo、vivo尚无力在海外市场建树的时候多切蛋糕。 但问题是,丢了大本营,可如何是好?毕竟国内市场占全球三成,想成为全球前三,不在这三成市场用力,前三的目标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国内市场确实很复杂,联想能把全部的资源汇聚在MOTO这一个品牌之下,这的确是有机会出头的,问题的关键是决心有多大,是大刀阔斧,不惜打破现有的利益关系,还是有所保留。 我个人觉得,联想在国内市场还是很困难的,渠道、营销甚至是产品的本土化设计,基本都要从零开始。虽然国内是大本营,但联想对大本营市场缺乏认识,如果靠moto的品牌遗存就能成功的话,诺基亚也有很大的机会。 虽然联想在积极的调整团队结构,但是从这几轮换人中可以大概的判断出,仍然没有改变做pc时候的运营思维。虽然杨元庆开了微博,也偶尔会回复网友的提问,但距离了解用户还是太远,产品的研发思路还是没变,基本可以肯定,还是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是,联想与华为、小米、oppo、vivo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三两年难以填平。而这三两年的时间对于联想内部来说,atv,时间有些长,联想的策略、甚至产品线还会大变动,换帅不无可能。再者,我不相信联想能耐着性子使劲干。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