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京东金融独立之后,京东又一次高调宣布进入快递物流行业,将“京东物流”作为品牌,为商家提供仓配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快递服务等。这是一直以自营物流为主的京东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开放自己的物流体系,此前这一物流体系只用于京东自营和POP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 开放是为了分拆,物流将复制金融轨迹 物流作为电商平台直接接触用户的重要环节,商品最终的履约交付都需要由快递来完成,因此也一向是被看做电商的生命线。作为京东最重要的壁垒之一,即便是在2010年前后京东融资频频碰壁之时,刘强东也依然选择了豪赌物流,自建仓储和配送体系,后来甚至不惜在一线城市与易迅等竞争对手拼到一日四送的严重亏损状态。而成熟的物流体系也最终帮助京东建立壁垒,赢下了B2C自营电商的烧钱大战。 但不惜一切代价的背后则是物流业务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外界一度盛传京东物流累计亏损超过300亿人民币,尽管刘强东一度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否认,认为京东15年只是账面亏损94亿,实际亏损8亿人民币。京东物流的亏损现状不可否认,而想要确保物流领域的优势,这势必还需要京东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 物流业务和此前独立的金融业务是寄生京东电商平台而诞生出的两块宝贵资产,但它们同时也是最近几年京东业务体系内亏损较为严重的部分。如果将这两者独立出去则可以盘活一潭死水,一方面,京东可以让自己财务数据更容易让华尔街满意,京东将能获得一个更高的市值。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外部资本继续帮助京东把这两个业务做大做强。 不过,相比金融原本就有的独立属性,京东物流很大程度上只是为自营电商服务,这意味着物流比金融更加依赖于京东的电商平台,京东自营电商的业务体量决定了当下京东物流业务的上限,而这很难拿到资本市场说出一个好故事。因此京东如果希望将物流作为一个独立业务分拆上市,就必然需要走开放平台的道路。 所以京东物流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独立,但从此次的动作上来看,物流很可能将会复制金融拆分出来的轨迹,再结合眼下物流企业正迎来上市热潮,对急缺资金壮大物流业务的京东来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自营还是第三方?物流开放后的矛盾冲突 事实上,作为电商平台建立开放物流平台这件事情,京东并不是第一家。阿里发起的菜鸟网络早在2年前成立之初,就以开放物流平台作为核心业务。某种程度上,京东物流和京东金融一样,再次复制了阿里巴巴曾经走过的轨迹。 但实际问题是,物流业务的核心是极致的服务体验,同时更重要的是和自己原有的业务体系与生态相匹配。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华尔街满意,为了讲一个更好的故事,京东就急转船头将从引以为傲的自营物流体系,努力转为物流开放平台,心态上不免显得有点过于着急。 与自己原有业务体系相匹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京东的整个物流体系就是围绕其自营业务搭建的,是适应区域性大规模集采销售而建立的,区域中央仓-城市中转仓-配送站的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京东物流在某个区域内的物流效率。直白的说,这套物流体系只适合京东。 这种重区域内效率的自营物流体系,与三通一达这样加盟商模式的全国快递公司的分布式模型相比,只能满足单个区域的发货,没有全国中转节点,一旦跨区,则是这种落地配模式很难实现的。相反,顺丰、三通一达等拥有全国网络的快递公司,则拥有满足商家全国单点发货的张力。目前很多商家都是单点发全国,需要拥有一张全国递送分拨能力的快递公司来实现。目前京东快递模式充其量只能算是落地配(只在单个城市配送的分割网络)。有商家曾经使用过京东快递发全国,但体验效果明显不如三通一达。 而自营电商作为京东的核心业务,一旦在大促期间或者其他要优先保证自营业务的时候,在取舍之下,不难想象普通商家的快递被降级对待,这样的事情此前在京东POP平台的商家身上便已经发生过一次。 京东与三通一达、顺丰等本应该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在很多京东无法触及的三四线及农村地区,京东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但这一次京东开放物流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们抢生意,无疑加剧了竞争关系。相比之下,菜鸟物流则显得更为聪明,自己不做物流,只是去做串联各家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平台。这一点上京东大有与整个传统快递业为敌的架势。 创新思维困境,“借鉴”双刃剑下的京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