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使用中,除非是系统性能用到极限时(比如在 13 英寸 MacBook Pro 上使用 Photos 编辑很大的 RAW 文件)Touch Bar 会出现一些卡顿,绝大多数时候,Touch Bar 的触摸体验都非常流畅。 对了,在 Windows 系统中,当你安装了 Boot Camp 之后,Touch Bar 也是可用的,但功能非常有限,而且几乎无法自定义。至于 Linux 的粉丝,苹果从没有在 Mac 产品上正式支持 Linux 系统,所以就不要对 Touch Bar 抱有啥期待了。 为什么新 MacBook Pro 选择 AMD 的独立显卡? 从 2013 年开始,苹果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就不再配备独立显卡,转而使用 Intel 的 CPU 中集成的 Iris Pro 显卡。在高端型号中,苹果先后提供了 NVIDIA 和 AMD 的独立显卡,从而满足对显卡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的需求。当然,有独立显卡的高端型号中也会包含 Iris Pro 集成显卡,在不需要很强的显卡性能时,系统会使用集成显卡来降低功耗。 对于那些不玩游戏的用户,不配备独立显卡的入门版 15 英寸 MacBook Pro 其实常常是更好的选择,原因是没有独立显卡和额外的显存,入门版的散热和续航表现会更优秀。 不过在新 15 英寸 MacBook Pro 上,集成显卡的性能就不太够用了,无论你选择什么型号的 CPU,集成的显卡都是性能较差的 HD530,没有 eDRAM。但与此同时,和前几代 15 英寸 MacBook Pro 不同,新 15 英寸 MacBook Pro 全线标配了来自 AMD 的独立显卡。 之所以新 15 英寸 MacBook Pro 会标配独立显卡,原因就是苹果要通过 Thunderbolt 3 接口,让新 15 英寸 MacBook 可以同时驱动两台 5K 60Hz 外接显示器,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下。
当你使用新 MacBook Pro 上外接一台 5K 分辨率的显示器时,你在这块 5K 屏幕上看到的画面其实是两个画面「无缝」拼接在一起,这是因为无论是 Intel 的集成显卡还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显示器,采用的都是 DisplayPort 1.2,但 DisplayPort 1.2 是没有足够的带宽来驱动 60Hz 刷新率的 5K 显示器的。在这种背景下,苹果的策略是使用一根 Thunderbolt 3 数据线、通过两个 DisplayPort 1.2 串流来驱动一台 5K 60Hz 显示器。 苹果这种做法叫做多流传输(Multi-Stream Transport,MST),在 4K 显示器刚推出市场、DisplayPort 1.2 还没有成为主流的时候,PC 和显示器厂商就曾经使用两根 DisplayPort 线来驱动 4K 显示器。而在苹果早些时候推出的 5K 分辨率 iMac 上,苹果也使用了多流传输(MST)来驱动它的 5K 屏幕。与单流传输相对应的是多流传输(Single-Stream Transport,SST),未来在 DisplayPort 1.3 的显卡和显示器普及后,就可以用 SST 来搞定 5K 60Hz 显示器了。 就 MST 本身来说,它在实现的显示效果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一台显示器要占据两个串流,因此会减少电脑可以支持的外接显示器数量。Intel 的集成显卡可以驱动 3 台显示器,其中一个需要分到笔记本电脑自身的屏幕,剩下的两个就还只能驱动 1 台 5K 显示器。相比之下,AMD 的独立显卡则可以驱动 6 台显示器,除去笔记本自身屏幕,依然还有 5 个可用,这样就可以使用其中的 4 个来驱动两台 5K 60Hz 屏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采用 Intel 集成显卡的 13 英寸新 MacBook Pro 只能外接一台 5K 60Hz Thunderbolt 显示器,而采用 AMD 独立显卡的 15 英寸的型号可以接上两台。 那苹果为什么不选择性能更强的 NVIDIA Pascal 架构显卡呢?除了功耗方面的考虑(Pascal 架构的移动版 GTX1060 的 TDP 为 85W,新 MacBook Pro 用的 AMD 显卡为 35W),NVIDIA 的产品最多只能支持 4 台显示器,数量上不足以满足苹果的要求。 当 DisplayPort 1.3 逐渐普及之后,就可以直接通过 SST、用三条 DisplayPort 搞定「笔记本屏幕 + 两台 5K 60Hz 显示器」,苹果在显卡方案的选择上就不会那么「拘谨」了。不过在现在,为了让新 15 英寸 MacBook Pro 在 DisplayPort 1.2 协议下同时搞定两台 5K 60Hz 显示器,AMD 是唯一的选择。 性能测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