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迈、京都建Q-Home,做City Walk,在泰国购买线下旅游资源,甚至做起了私人定制,卖起了衣服、包等衍生产品。一家之前主打线上旅游攻略社区跑到线下去做地接社,做线下服务,顺便还卖卖旅行生活用品,外界并不能看懂穷游的商业化尝试。 其实早在2011年时,肖异与蔡景晖就面临一个问题,穷游以后该怎么走。当时的穷游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海外旅游信息集散地,有了100多万的注册用户,但穷游二字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穷也可以游。但究竟是要做低价和经济型的旅游,还是要为旅行者提供更有价值的精致旅行服务和更棒的体验,或许当时负责品牌与市场的蔡景晖也犹豫过。 「创业就是在一个充满岔路口和可能性的路上不停尝试的过程。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或随心所欲一路高歌,反正你总要做选择,不能悔棋也没法复盘,没有进度条,没有地图,没有锦囊,也没有指南针,只能走。」 蔡景晖决定,要重新定义穷游。「原本穷游就有一层穷尽天下的意思,而这层意思可以用slogan来加强解读。同时,这个角度的穷游是更精神层面的,是一个更大的筐,我们可以往里面放很多东西,未来才有更大的空间。」 「Journey Never Ends,旅途永无穷尽」成为了穷游新的slogan,他们也确立了穷游发展的基本脉络。 「我觉得从2011年到现在5年时间,实际上脉络还是很清楚的,最开始,我们是把论坛整个信息结构化,这是我在LP的时候就在做的事,信息结构化之后才能更好的重复利用它,这种重复利用才能造成今天不管是商业产品,还是行程助手,穷游都有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库去支撑它,如果这个数据库不够结构化,如果还是论坛,实际上再重复利用的机率就比较小。」 蔡景晖认为,穷游占有信息方面的优势,从C端去获取信息和需求,然后再重新支配B端的资源,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这个效率的最大化,通过一些工具实现。 「就是信息,然后到工具,到服务,是这么一个大线索。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帮大家更好的规划行程,服务好旅行者。从信息到工具之后,你会发现服务变得很重要,你要把这个服务放在上面,然后满足大家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为什么我们要做商业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暇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筛选真正适合他们的出境游信息与产品,而穷游要做的,就是从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对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与产品。否则,就可能被淹没在波橘云诡的市场竞争中。 而这一切,在蔡景晖眼里是穷游商业化的正常逻辑。因为随着消费升级,旅游市场的供需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商业化到最后为什么我们要做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们理想的年代中,可能我们只要把前面做好,后面的服务有人提供了,这个最完美,但是现在的市场里没有。」 在线上做平台、做锦囊是如此,在线下打造Q-home、City Walk,亦是如此。穷游的逻辑在于,在保证对供应链与服务的把控的情况下,产品与体验才能在留存到更多的用户。而这一点,蔡景晖认为恰恰是穷游一直擅长的事。 蔡景晖说,他们发现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是领先于供给方,在没有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去亲自提供服务,同时也能刺激这个市场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以锦囊为例,五年以前穷游做锦囊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出境的人,需求都很相似,就是为基础人群服务,告诉用户「how to」一个目的地。 但在今天,「在内容的提供上,我们绝对会越来越个性化,做很多个性化内容的呈现,更多在what to do上面下工夫。大环境的情况下,大家越来越愿意为精选的内容买单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容的价值被更大的呈现出来。本身我们就擅长于生产和组织那些优质的内容,这块是我们的优势。」 实际上,在旅途永无穷尽后,穷游又喊出了「对世界上瘾」的slogan,也显露了穷游拓展商业边疆与场景的野心。「当你做的东西,你的文化,你的价值观,你的品牌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并认可,并且愿意贴标签的时候,实际上你做的事情已经脱离了旅游这件事本身。」穷游想要的不仅仅是做到与OTA的差异化竞争,更是要凭着内容、品牌、资源的优势去寻找新的出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