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故事或许能帮你从不一样的角度, 审视一下这个成长在深圳的互联网公司。
双十一,到处都弥漫着压抑已久的物欲。巧了,atv,今天也是腾讯的生日,1998 年 11 月成立的它正好 18 岁。腾讯选了一种特殊的过生日方式——给员工发钱,朋友圈里,几乎每一位腾讯员工都在晒自己领到的 388 元到 1888 元的微信红包,甚至,连离职的腾讯员工都收到了 188 元的红包。
下午,腾讯的官方微信又出来“补了一刀”,除了红包,每一位员工还收到了 300 股腾讯股票,作为公司成立 18 周年的特别纪念。按照腾讯当前股价,300 股折合港币约 6 万元,人民币 5.2 万元。 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互联网圈,这样朴实的老板,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呢? 18 岁成人礼,腾讯早已从一个模仿以色列聊天软件 ICQ 的中国公司,成长为全球社交和游戏帝国。这样的故事足够传奇,也已经有无数的“史诗”记载它成长为传奇的历程。不过,有一些不见诸正式报道的有意思的小故事,或许可以帮你从不一样的角度审视一下这个成长在深圳的互联网公司。 关于 QQ:“我的公司上《人民日报》了” 2001 年春天,模仿以色列聊天软件 ICQ 的 OICQ (后改名为 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了 10 万,马化腾托网友在某新闻网站发了篇宣传文章,很快《人民日报》下的人民网转了这篇文章,马化腾很高兴,在内部逢人就说自己公司上《人民日报》了。 腾讯公司也为此组织全体员工到深圳附近的光明农场去滑草。再之后,虽然屡破记录,但再没有什么大型的内部庆祝活动,一是记录破的太多,都麻木了;二是员工规模扩张的很快,组织起来也不方便。腾讯的用户增长有多快?2002 年,其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 1 亿。 除了用户增长快,腾讯还根据当时中国网民主要在网吧上网的特点,创造性地把聊天记录放到服务器端,也就是离线消息功能,这也让 QQ “烧钱”的速度非常快。马化腾曾经几次想卖掉 QQ,而和马化腾本人一样,早期的投资机构同样不确定它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腾讯获得第一笔外部投资来自李泽楷的电讯盈科和 IDG,直播,但据说,两家看重的并不是腾讯改了 6 遍的商业计划书,而是因为 ICQ 以 2.87 亿美金卖给 AOL 的新闻,“汉化版的 ICQ 总得值点钱吧。” 所以,在融资花完后,两家都果断选择了退出,最后他们的股份被南非投资公司 MIH 接盘。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卖出腾讯股份,也被“中国 VC 教父”、IDG 的熊晓鸽引为职业生涯败笔。 马化腾对 QQ 是真的倾注了很多心血的。知乎用户莫阳曾经透露,OICQ 刚出来的时候曾在网易 BBS 发帖宣传,他注册帐号登录时,在线的只有马化腾一个人,“看到有人上来了,立马和我搭讪,问我这个东西怎么样,我说和 ICQ 很像,略显简陋云云,当时感觉对面是个挺呆的技术工程师。” 马化腾还对外界公开说过,自己的太太就是通过 QQ 认识的,“不过当时她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就说我是工程师。” 关于“狗日的腾讯” 腾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互联网的“公害”,它对各个领域无孔不入,而且总能凭借海量用户碾压先行者,雷军或许是体会最深的人。 2011 年,小米手机和 MIUI 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手机圈和互联网圈。已经累计了足够资金和人脉的雷军“二次创业”兴头正浓,他还尝试了移动 IM 应用米聊,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了百万用户。 但是,在 2013 年还拥有 4000 万用户的米聊早已被雷军投资的瓦力科技并购,双方一起组建“小米互娱”,米聊被战略放弃。 米聊的转折点正是微信的入局,雷军曾回忆,“当初做米聊时,我认为腾讯一定会做,但它们可能会晚六个月,但我真没有想到,它们只晚两个月。所以这个判断很关键,如果晚六个月,我觉得我们胜出的概率会提高非常多。” 当然,3Q 大战后,痛定思痛的腾讯主动放弃一些不擅长的业务,更加开放是后话。 关于微信红包 微信几乎是再造了一个 QQ,而且因为移动互联网和支付,它有更大的想象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