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网易云音乐之前,编辑的审美和位置的推荐,是歌曲专辑系统的首要支持。这决然称不上是错误——我自己就在虾米和落网收藏过不少其他用户费力制作的专辑,连配上的文案都是优美的诗句——但是这种精心烹饪之后的餐点,在吸引力上显然不及放开手脚的自助。 香港导演王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年轻人第一次约会是最好是带女朋友去看精致的王家卫,但是两人相熟之后进入无需造作的热恋期,他们再去电影院时,一定会看世俗的王晶。 根据网易云音乐公布的数字显示,用户在应用内日均创建歌单42万个,换句话说,即使考虑到这款产品在其发展初期同样借力优质资源——比如专业音乐人和意见领袖的加入——进行推广,那么越到后期,这种来自头部的教育就越是被大规模的反馈取代。 「学霸专用,脑细胞工程背景乐」、「一首歌让你回到中学时代」、「暴露年龄的抖腿神曲」、「苹果历年广告歌/发布会音乐全集」、「你选陈粒还是张悬」……仅从这些歌单的名字来看,它就已经高度符合社交网络的分享原理,用户创建歌单之后的预期,也从是否能够受到编辑推荐变成了是否会被别人转到朋友圈。 有人将之称作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心理学」,它和Instagram的标签功能异曲同工,在削减内容生产成本的同时,尽力满足用户对于可辨识度的需要。 与此同时,用户体验和用户运营的界限也在变得模糊,比如网易CEO丁磊的歌单就是常被调侃的对象,这和网易当红手游《阴阳师》请来丁磊直播抽卡的运营思路一致,就是彻底放弃距离感的营造,转而拥抱大众的娱乐痒点。 丁磊并不介意这种违和感会破坏CEO的权威感 这本是用户运营的工作,却最终起到了提升用户体验的功效。 在朱一闻看来,歌单可以成为社交的媒介,即使在不具备关系链基础的情况下,通过相近的听歌口味结识陌生的朋友,已经不断在网易云音乐的应用内上演,「如果有个跟我口味类似的朋友,我完全不需要自己做歌单,收藏好友的歌单听可以了,而且好友更新了歌单,我还会同步更新,j2直播,这个架构天然就是基于社交的。」 这席话语倒是折射出似乎更加适合做这件事情的豆瓣FM的长期失语,文艺青年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多次验证,「穷酸矫情」的刻板印象也被蒸腾升起的消费主义凶猛打碎,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残酷的洗牌总是充满意外,无论是腾讯还是网易,它们在充当收割者之前,都是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而那些深耕多年的,却又快要沦为最早的一批失地农民。 真是造化弄人。 网易云音乐的例子,让我想起日本的深夜食堂,在经济高度发达的都市,人们尽情享受着它的繁华和丰富,人流如织的商业中心几乎能够满足所有的生活需要,即使是在地球的另一面,商品也会随着轰鸣的航空引擎在一天之内运到这里,一切都显现出无与伦比的高效和便利,引领着对于资本和物质的无尽赞美。 但是每到入夜之后,总会有着只在深夜营业的食堂亮起灯光,熟悉门路的客人鱼贯而入,与缓慢流淌的时间和风味独特的美食为伴,分享他们独一无二的故事。 银座的米其林餐厅固然高档雅致,但是你不能否认,就是有人眷恋藏于小巷里的深夜食堂的味道,而这些星罗棋布的场所,所能容下的顾客总量,其实并不输给那些高度中心化的入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