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丰田 Corolla 在 2015 年销量逾 120 万台,假设每台车子在 2015 年最少跑 1000 公里,即去年 Corolla 在全球就跑了约 1.2 兆亿公里!我们假设自动驾驶汽车,每跑 300 万公里就会发生小错,那每年 1 兆亿公里的话,就是一年之内犯了 30 万次错误。 换言之:巨大的现实交通流量,会把本来很低的犯错机率,无限量的扩大。 数量大了,环境复杂了 当然,30 万次错误可能都是小错误,没什么大不了。但当行车里数的进一步增加到 1.2 兆亿公里,所遇上的路况可能与 300 万公里所遇上的,远远更为复杂。 Google 的 300 万公里行车里程,都是在美国本土进行;但丰田 Corolla 的 1 兆亿公里里程,就包括全球各个地区。当中有马路犹如战场的北京、人口密度不高的渥太华、高温多雨的新加坡、或是弯急路窄的四川。当自动驾驶汽车覆盖到更多的地点,就需面对和以往数据完全不同,而且可能是更复杂、更恶劣的路况。
但更麻烦的是当数量多了,个中的变数也同样多了;例如大量的自动驾驶汽车同时行驶,可能互相干扰对方的无线信号,又或是当人类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汽车同时存在,系统如何调适两者的驾驶习惯? 除此之外,由于自动驾驶的车子多了,针对自动驾驶的恶意行为也增加;例如会否人为了贪玩而作出混淆自动驾驶汽车的突发行为?又或是会否出现更多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黑客或病毒? 关键是测试数据 故此,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技术、算法虽然重要;但在自动驾驶汽车里,测试数据可能比我们想像中更重要。你没有足够的测试里程,就没有足够的数据;没有足够的数据,即使你请来奥巴马试坐,也不能让人安心。 所以,尽管 Geohot 很不屑地指责 NHTSA 连试驾都不愿,即使 Google 老是说政策如何阻挠自动驾驶;但自动驾驶其中一个主力提倡者、特斯拉的 Elon Musk 也在推特里承认: 没有 10 亿英里(注:约 16 亿公里)的数据,就不能称有足够的数据。而且,10 亿英里的数据只是“需要条件” (necessarily),而非“充份条件” (sufficient)。
如果说 Geohot 的 50 万公里不足为道,那 Google 的 300 万公里又如何?一样远远的不足够。Bloomberg 就狠批 Google 的自动驾驶计划,指他们早就输了。他们转引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说法,指 Uber (上图)的自动驾驶汽车计划,能轻松的把 Google 甩出一个世代: Uber 在 24 分钟内,就能取得 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目前所能累积的数据。当然,它们的数据没有一英里是由完全的自动驾驶所取得,但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规格的经验能有助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自动驾驶学习和建立地图。 再见 Google,特斯拉你好无疑,Google 是最早一批力推自动驾驶的科技巨头,但爱范儿就曾指出,传统车厂与不认同 Google 的想法,逼使 Google 只能靠自己单干,atv直播,导致使它们的数据累积速度严重落后。 后来,爱范儿也报道过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包括 Google X 创始人 Sebastian Thrun(下图) 在内的重要成员,也分别陆续离职。接着, Google 自动驾驶项目突然从 Google X 里独立出来。随着 Google 自动驾驶的光环愈来愈淡,这故事愈来愈像先前爱范儿提过的“波士顿动力”出走记。
作为自动驾驶的先驱,atv, Google 在近几年不但被人冷待,原有的光环也开始失色。除了是因为 Uber 能轻松的在数据上辗压 Google 之外,更要命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大量现身,夺去大众和媒体的集点,成为目前自动驾驶汽车领军人物。 为什么特斯拉能成为目前自动驾驶的焦点所在?也是因为 Musk 表示在 6 个月内,取得 Google 远远追不上的 10 亿英里数据。而个中的关键,是目前特斯拉每年出货量 5 万台以上,每辆合计几万公里的行驶里程,短时间就能完成这个庞大的数据收集任务。 虚拟驾驶与实际数据 为什么特斯拉或 Uber 的数据能快速累积?除了是因为特斯拉或 Uber 有大量汽车在外面行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在用实际的行车环境,来进行虚拟的人工智能训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