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说到对于内容创作者的扶植,Vine既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甚至连顶级创作者的“最后通牒”,Vine都显得不可奈何,j2直播,j2直播,那在其他资本上的投入就更无从指望。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资金紧缩,而是将本就紧缩的资金用错了地方。Vine曾花了一大笔钱,为所有的精英创作者精心准备了一场豪华聚会,庆祝King Bach粉丝超过1600万、成为Vine顶级明星。聚会上,所有人都玩得很开心,但到了第二天,群聊中的语气又变得尖刻起来。他们想知道,如果Vine可以花这么多钱举办豪华聚会,为什么就不能拿来更直接地支持其顶级创作者。 这最后的结果便是,Vine出现“蒸发冷却效应”,无论是明星大V,还是高质量长尾用户,都选择逃离,就剩下无技能也无知觉的垃圾用户。 我们回过头来看秒拍,去年11月,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拿到了全球迄今为止短视频行业数额最大的一笔投资——2亿美金,随即宣布联合新浪微博共同出资1亿美元,创建一支专注移动视频与娱乐方向的投资基金,通过流量倾斜、品牌共建和广告分成来支持优秀短视频创作者的发展。 这在帮助视频创作者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受益最大的也是秒拍自己,通过这种连接,秒拍将会获取更多的大V资源以及用户,进而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然后内容又再次吸新的优质用户和流量,最终形成一个正向无限循环。 四、产品气质,一个谩骂成风,一个强化服务
vine产品界面 另外,在用户提出的建议上,Vine也出现了重大失误。 那些明星们其实一直在为Vine的复兴出谋划策,包括提出了多个有关产品的建议,比如Vine社区的评论栏里充满了谩骂,严重影响了Vine的产品气质,Vine的母公司Twitter也因为评论区谩骂问题饱受批评,可惜Twitter一直没有妥善处理,多位Vine明星就因为这些粗鄙的语言选择离开Vine。 汤姆·海斯和迈克尔·马隆在《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里提到的信息瀑效应,即“花车效应”,这是指人们因害怕孤立而认同某个群体形成的恐惧感或共同期望(无论正确与否),从而导致预言的自我实现,而这种效应反过来继续巩固恐惧感或期望的新一轮传播。当人们都在传“Vine上的人们会毫无理由地伤害他人”、“Vine全是脏话”、“Vine要死了”时,Vine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Piques在Twitter上说:“搞不懂Vine上的人怎么没被炒鱿鱼” 而秒拍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气质,优质的原创内容一直被优先推荐,类似众明星参与的“冰桶挑战”举不胜举,即便出现了谩骂,微博、秒拍也一直严格管控,把苗头消灭在襁褓之中。更为关键的是,秒拍一直在联合兄弟产品“小咖秀”和“一直播”强化自身的造血能力。小咖秀主打搞怪视频功能,而一直播则主打明星直播,他们环环相扣,又密切联动,形成了强有力视频矩阵。这样,通过这裂变式的传播、立体化的包装、互动化的营销手段,秒拍让好的作品脱颖而出,以“良币驱逐劣币”。 正是在内容管控上,秒拍一直保持着“保姆式”的服务角色,让每一个用户能感受的细节都充满温度和正能量,才保持了秒拍从一而终的产品气质,形成良性循环。 五、拼爹时代,Twitter廉颇老矣,微博开启“第二春” 最后,在拼爹这件事上,Vine也栽了跟头。 众所周知,Twitter相对闭塞,一直保持性冷淡气质,刚开始连图片发布都不支持,而后才开始鼓励用户上传图片但不是分享Instagram的链接,到了今年9月才决定取消140字的字数限制。可惜,为时已晚。当Twitter还沉浸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时,Instragram、SnapChat、Pinterest等已经把矛头对向了它,并大肆瓜分Twitter的流量和用户。而且除了Vine,Twitter还有自产的视频产品,亲疏立现,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 反观微博,不但成为了类似于“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综合平台,完成了从“社交”向“媒体”的转型;也通过快速捕捉社会热点的短视频矩阵和已有的意见领袖内容积累,结成了一个能够在第一时间形成优质内容创造、发布和传播的媒体生态,脱去了过去的“二次社交传播和发酵池”的印象。而且自2013年起,新浪微博先后参与了一下科技B、C、D三轮的融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独家SDK内嵌微博。就在与微博的深度“绑定”后,背靠一下科技的视频生态矩阵的秒拍就更有了底气。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