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有人会不断让你醒一醒,老实点活着。城市生活像一架转速越来越快的机器,所有的渴望、欲望在推动着我们追求效率、成绩 …… 坦白讲,这些白日梦看起来是莫名其妙的。用流行的话来形容,这是“事儿”和“作”。我们一边嘲笑这些想法,一边把我们身处的城市生活变得巨大、忙碌、可怕。没有一点柔软的东西,让人产生一些比较温暖的触感。” 在 72 小时逃离北上广前,他放出了《我刚刚决定不结婚了——18 个说干就干的故事,和 18 个想逃逃不掉的故事》(全部来自网友),在此之前,他写了这样的序。 “在今天这些故事里,你会发现,那些你犹豫着没有做的事,是很多痛苦和遗憾的来源。而那些果断做了的事,也经常让人想起来感到庆幸。我格外想提醒你们看最后一个故事,那可能是所有人都面临的状态:我们凭勇气和决心做过一些事,但生活中需要决心的事情实在太多,我们总是想逃而不得。” 这并不是活动说明,而是一种对于情感的动员书。它包含着鼓舞,也包含着批判,也有 “ 我们 ” 、“ 他们 ” 的二分。一个人压抑的情感很容易在这样的文字下爆发出来,淹没日常生活的堤坝,成为运动的一员。
▲有些事情持续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存在过 3.运动至上 人人都会谈论 “ 社群建设 ”,但是社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种 SMS ,互相进行一种文字、语音、视频连接。去年曾经火热好一阵的社交创业,换一个场景就是一个 APP。 但是他们失败了,原因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框架都搭好,成员也找齐了,可我们应该说点什么呢? 互动的框架实际上并没有多数人认为的那样重要。说到互动的场景,深入了一点,但也还是稍差,最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集中的内容。再也没有比搭好了框架,却没有人说话更让人尴尬了。 实际上,新世相给了人们一个锁匙,那就是 “ 运动 ”。这种运动不仅仅是互动,甚至也不仅仅是活动,它是一种赋予了强烈的参与感和情感介入的 “ 运动 ” 。只有运动,才能够让人产生说话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会让人采用所有的社交手段,微信仅仅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为什么 “ 运动 ” 比互动更加奏效?互动会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偶发的。只有为了一个目标共同介入的,并且集中的情感参与的 “ 运动 ” ,才能够最有力的提供话题,还有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事件营销之所以能火的原因,但是 “ 事件营销 ” 多数人只有观看和讨论 —— 当然,还有购买 —— 等为数不多的几种入口。 运动的 “ 核心 ” 是一次行动,它可以是迅速逃离、毫无准备(如 72 小时),也可以是处心积虑的,需要报名(如新世相的偶像剧、图书馆计划、午夜直播)。这些行动的特征是,它们在时间和行为上都有超越常规的特征,它们有一种对 “ 大事件 ” 的模拟(但是是一种微缩版)。但具体到行为上看,它的指示是明确的。具体而言,步骤并不复杂,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但必须得打破他们既有的习惯,这就给它产生了一种双重特性:既容易又不平凡。而这些简单的行为,可以通过宣传,赋予一种超乎平凡的意义。 在行动中,不断地给予即时性的反馈十分重要,甚至比媒体报道更加重要。直播出现之后,新世相非常熟练的运用它成为自己宣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新世相的微博和微信,会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不断发布跟进,这种跟进不是一种简单的叙述,而是对于个人行为、思考的描述。它往往具体到每个参与者的状态、生活、心理、行为等。这也许是张伟作为特稿记者的禀赋。但这种参与感是喂养人们的面包,我很少看到有其他的活动能够做到这样深入的跟进程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