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支付宝开启了一个“刷脸”登陆功能;本月初,微信也做了一个“至尊宝能量继承者”活动,要求用户进行人脸认证以加强对于QQ账号的保护……类似此种的“安防”情景还有许多。 从以上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基于人们对于安全性的进一步高要求,安防领域正在经受一场由“人脸识别”技术所领导的变革。 “人脸识别+安防”前景广阔 据了解,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将检测到的人脸与库中数据进行对比、识别等一系列相关技术。鉴于其独特性与便捷性,人脸识别从去年开始就广泛应用,其中以金融、安防领域渗透最快。 据相关预测,自2015年至2020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增速为166.6%,而国内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纵观国内市场,在2010年-2015年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5.9%,同一时期,我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的10%。相比较于我国人口及城市规模的占比,虽然人脸识别市场的这个数值占比略微偏低,但随着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越发先进,我国人脸识别市场将迎来爆发。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陆陆续续的进入了银行、公安、超市等多个部门与机构,以提高相关安全系数。 不过,从以上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发现,正当“人脸识别+安防”模式发展的如火如荼,市场前景也极其广阔的情况下,有一个领域是其还未曾真正涉足的,那就是至今不温不火的消费者市场。据镁客君对于周边人群的观察,以及此前看房的经历,相对于防盗门等安防设备,技术更为先进、安全系数更高的人脸识别安防设备并没有在消费者群体中大范围普及,起码在银行等机构以外的生活场景中,镁客君至今还未见到一个人脸识别安防设备。 人脸识别为何难以突破消费者市场? 每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延续依靠的都是市场的发展势态。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iPad等先进电子产品已然将落后产品拍死在了时间的沙滩上。而在B、C端市场上,需求的满足又成了市场是否能够良好发展、开拓的一个关键,不过,对于日益注重隐私等安全因素的消费者而言,人脸识别安防设备显然是一个刚需。那么,在消费者市场上,人脸识别+安防的难以扩展的原因又在哪里? 首先,良莠不齐的产品导致的病态市场。以人脸识别门禁产品作例,在某宝上,镁客君以“人脸识别门禁”为搜索关键词,一共找到4790多件商品,其中价格从99—38000不等,从“一分价钱一分货”来看,其中产品的质量可见一斑。 对于一个新产品,有很多用户会习惯性地购买价格低廉的产品,atv,哪怕体验效果差,他们也难以丢弃刚买的东西,转而投向专业的怀抱,这是导致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的原因之一。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再引申一下,j2直播,由于那段极差的产品体验,从而导致了用户对于此类新技术的不信任,继而抑制了消费者市场的开拓。 其次是用户习惯的难以改变。自从有了“门”这个东西的存在,千百年来人们都已习惯于用钥匙开门,虽然在许多的科技大片里面,人们都可以看到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极具科技感的场景,并且这种场景也被研究者们成功搬到了现实,但这依然没有能够改变人们的习惯。 纵然是买了人脸识别安防产品,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人们依然会忽视此类产品的存在,而要想改变用户的习惯,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正如Siri等手机语音助理,从国内来讲,从2011年苹果在iPhone 4S上推出语音助理,迄今已经过去了5年,Siri依然没有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最多在偶尔无聊时,人们才会想起Siri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因而,用户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用户体验的积累。 最后则是市场推广的不足。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的一个前提,在于他知道有这个产品的存在,但是,不管是电视、室外大屏,还是网络,人脸识别的宣传广告极其之罕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用户对于人脸识别安防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当然,宣传费用的短缺可能是一个因素,毕竟像苹果那样财大气粗的公司是极少的存在,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所产生的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像微博、微信等等。并且,相对于传统宣传渠道的萎缩,新媒体平台正在蓬勃发展,影响力度和范围也随之上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