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生态学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认为,自然种群不可能长期地按指数增长,一般而言,会遵循“空间有限→密度上升→空间限制(食物等)→种内竞争增加→影响到出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实际增长率→停止增长→下降”规律。种群的变化情况,有的具有周期性,有的无规律。 同理,在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商业生态型组织中,其内部的各类经营主体进行竞争、自我调节、迭代、进化、迁移、扩散、死亡可能都是正常现象。此时,如果没有从整个生态和种群规律的角度观察个体的生死,而只是瞎子摸象般的以个别案例情况,替代大生态的整体情况,则是浅薄和不科学的。 新的大数据体系将为我们观察生态内在规律提供新的基础服务,虽然目前尚在探索阶段,但已有很多公司开始在这方面积极展开拓展和提供服务,这将能够为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帮助。 3“流量转化率” 水是生命发展的最基础要素之一。在一个自然生态中,水资源的充沛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生态的发展情况。 在当前的一般商业认知中,“流量”包括“资金流”、“网站访问量”、“现金流量”等含义。我认为,在互联网商业生态环境中,“三次流量转化效率及其总效率”才真正反应一个生态型商业组织真实的竞争力。在这里,三次流量的转化分别是: 1)“资金量”到“访问量”的转化率 2)“访问量”到“交易量”的转化率 3)“交易量”到“盈利”的转化率 一个商业生态的发展过程,也往往伴随着流量的经过,流量始终都是生态发展最核心的资源之一。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极大丰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注意力经济”开始崛起。在三个流量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力”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具体表现就是“访问量/点击量”,而核心指标是“资金量”到“访问量”的转化率。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大的生态版图尚未形成,大量线上流量几乎天然免费,整体市场都处洪荒时期;而每个具体的商业组织承载容量小、敏捷性强,往往能比较好的抢占到流量充沛的位置,或吸引巨大的流量,并形成惯性。这个时期获取注意力流量所需付出的资金成本代价小,相对于全球资本流量的大盘微不足道,且处在极速扩张期,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流量的获取并未形成标准,因此,“好故事”、“好概念”的重要性更高,资本流量的转化率并未受到太大重视。 随着天然流量的不断减少、参与竞争的主体的增多,此时如果再想培育一个完整生态或生存发展,光靠“讲故事、立概念”的手段已没有优势,流量的支持显得愈发重要。因此,自然而然的,“引流/买流量”成为常态。此时,资本转化的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需要提上台面。 营销是企业的基本职能。早期,企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方式购买广告展开营销工作以吸引流量,往往投入较大,精准不足、豪放有余,适合市场跑马圈地时期的概念普及;其后,以分众传媒为代表,广告更加精准,开始能够从1亿流量中定向出1万个精准的流量,让这1万个流量背后的消费者与广告主直接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升了转化率;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引流(营销)体系,能够更好的帮助广告主和中小网站直接对接,实现面向个人的精准投放,转化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环节的转化率是面向交易的转化率。富有经验的电商企业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企业健康发展重要的不仅仅是解决如何引流的问题,而是解决面向交易的转化率的问题。转化率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atv,包括企业的品牌印象、产品品质、价格、产品描述、用户口碑、页面体验等等;而好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因为流量基数大、服务工具多、交易氛围好,转化率会更高,但也因行业而异。 如按传统商业的逻辑而言,第三个面向盈利的转化率本不需要讨论,因为赔本的买卖本不是企业的根本。然而,新的环境却诞生了一种现象,就是不断的通过前两种流量的引入,长时期内规避第三种转化得必要性。一般而言,在大流量的灌溉下,生态规模多少均可获得不错的成长。然而,终究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利润,却是必须要面对、不能回避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