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这一次失败后,Justin开始反思并总结。一款产品从无到有,需要靠好的创意和想法。而产品从上线到后期的运营维护,将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人员方面的、资金方面的、竞争方面的,等等。 最关键的是,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很多是不可控的,或者说是突发的,很有可能一个偶然事件,就让自己之前的努力血本无归。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品上线后的运营,比前期的产品设计和开发难度更大,而且时间跨度也更长。要是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以赢利为目标的话,长线运营产品或持续管理一家公司,并不是一个最合理的选择,反而是越早变现风险就越小。 带着这种想法,Kan又和他的同学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经历,此时的他已经毕业。如果说之前 Kiko 的经历只是一种尝试的话,那么这次创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 2、 初次操盘:创立“Justin.tv”,并获得融资 虽然Kiko失利了,但是却让Justin Kan成功加入了Y Cominator。能够成为 YC创业社区的一份子,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为在这个社区里面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还能结识大量商业精英。 在一次 YC聚餐后回来,Justin Kan和 Emmett Shear对 Kiko 的案例进行了复盘。Kan的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奇特的想法:要是能在网络上看到实时的视频,观众会不会更喜欢呢?围绕这个话题,两个人展开了进一步的的讨论,结果越聊越兴奋,都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 于是Kan开始在YC的聚会上提出这个想法,甚至连名字也想好了,就叫Justin.tv.(以个人名字作为品牌名称,也是蛮拼的)。经过大家的介绍,Kan最终来到了YC的合伙人Paul Graham的家里。 经过深入的交谈,Paul被Kan说的心动了,最终Kan和Emmett 从YC拿到了一笔5万美元的投资。虽然钱不多,但是制作一款产品已经足够了。 拿到资金后,Kan找到了 Michael Seibel和Emmett Shear两位大学同学,并忽悠Kyle Vogt入伙(硬件方面的专家,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在线直播平台Justin.tv在2007年3月诞生了。
Justin tv的第一段直播内容,是 Kan把镜头挂在背包上,装上电池和modem,现场直播他的生活,让成千上万的人观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这几乎就是在线直播新纪元的开端,甚至连Today Show都注意到Kan的惊人举动。 这次Kan吸取了 Kiko 的教训,走的是和大平台差异化的路线。比如,Justin.tv和YouTube的不同之处在于,Justin.tv上的视频更多是一些关于居家生活、个人言行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Justin给视频制作人和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即时聊天的平台。 试想,8年前他们就已经实现了几百人在一间聊天室里边看着视频制作者、边疯狂的用英语进行交流。 Justin.tv推出后迅速走红,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直播平台之一,观众每月观看视频的数量达到3亿之上,并且月独立访问用户超过4000多万。
根据ComsScore(全球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数据,美国在线视频2月的排行榜上,Justin.tv的“每分钟观众数”排名第二,仅次于Netflix,成为年轻人首选的最热门在线视频平台。 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后,2013年7月,Justin.tv启动了新一轮融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 其实在此之前,由Justin.tv母平台推出的应用 Twitch 和 Socialcam 就已经完成了融资,可以说Kan对于初创项目融资已经驾轻就熟了。 Justin.tv是Kan团队运营时间最长的一款产品。从创立Justin.tv到获得融资的6年时间里,Kan充分体会到了产品运营与管理的繁复和难处,因为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和财力,还面临着众多同类产品的竞争。 因此,Kan更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更多选择“挣快钱”的方式,以出售产品或项目为主要变现方式,而不是进行长线的、持续的产品运营和企业管理。 在以后的日子里,直播平台逐渐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质化非常严重。Kan开始思考,如何让Justin.tv对用户群更聚焦、更细分。因此,Kan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只专注某一个有前景的垂直领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