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工,拖延,诈骗,细数创业这些年APP开发遇到的外包套路,警醒创业者, 从业10年创业6年,曾经也雄心壮志,单枪匹马,为了效率将APP开发交给外包公司做,结果可想而知。产品没上线,时机也延误,而自己身陷合同陷阱,一份源代码还要不来。怀揣着一分激情,收获十分失望,一盆凉水泼头,觉得每年冬天都瑟瑟发抖。所以失败以后就自己做了一家比由技术工场,做技术VC,不想再中外包的套路,掉外包的坑。 这几年接收了不少夭折的项目,也和许多创业者彻夜细谈,无不对不良外包深恶痛绝。其中不乏许多有亮点的想法,独角兽般的远见,胆魄如抵押房产出来创业,身前身后都是质疑,稍走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险恶的不良外包公司就是这个深渊,这个巨坑。 所以为了让创业者避免这种境地,怀揣着创业梦想和理念走得更远,今天我就来扒一扒某些外包公司开发APP与软件的套路。 (以下外包公司仅指某些不良外包公司,请勿以偏概全,误伤良心企业) 假案例,假场地,假员工 大多数创业者和外包公司只有三次现实交流的机会。 第一步,初步交涉;双方建立联系,外包公司介绍,j2直播,创业者阐述需求。 第二步,实地考察;创业者亲临外包公司,看看场地规模,员工规模,公司规模。 第三步,签署合同;合同一签,重锤落地,该付款的付款,该生产的生产。 三步紧密环环相扣,内藏杀机。交涉阶段,外包公司会用各种案例虚夸自己,创业者想做一个电商APP?没问题,唯品会就是给我们外包的。想做一个社交APP?没问题,陌陌也交给我们外包过。用各种知名案例吹嘘自己,实际上没接手过几个案例,技术那是更不用说。 客户也难免有些怀疑,所以在实地考察阶段,这个可能连办公场地都没有的外包公司,找个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给点钱临时换个门牌,带着创业者指着别人的公司,别人的员工,别人的场地,说自己的规模。“这场地大不大,这员工多不多,咱这规模好不好,这么好还不赶快签合同?”这样演的一出戏打消了创业者的顾虑,放心大胆的签合同。 许多无良的外包这时候,拿了预付款就抽身走人,客户几个月联系不到,拿不到产品,上门发现公司“易主”,拿着合同也投诉无门,欲哭无泪。 以偏概全,浑水摸鱼 创业者都是“急躁”,这种急躁不是什么贬义词,是一种对于创业的激情,对自己想法的迫切渴求。在和创业者交涉的前期,外包公司会故意诱导,歪曲创业者的需求,将一个复杂的功能诱导成简陋的功能,从而降低成本。 以“商城功能”举例,庞大如“淘宝”、“京东”,这种商城成本高的难以想象,功能也非常复杂。外包公司混淆概念,APP上加张图片,放个按钮,按钮上写两个字“购买”,也能叫做商城了。而此类外包公司一般对于客户的需求都是纵容不考虑成本。想不想要商城功能?想,加!社交圈也不错,加!直播这么火,加不加?加!总之就是加!加!加!给创业者画了一个宏伟壮大的蓝图,当场签合同付款,这一步很重要,我们之后会说到。 过了几个月,创业者拿到手的产品简陋到寒酸,当时允诺的功能有是有,可是根本不能用。再和外包交涉,得到的回答就是没关系,没关系,这1.0 Beta版本先做这么多,商城直播社交圈留着2.0再做。 想做2.0吗?签份合同吧。这时候把合同拿出来一看,合同只签了1.0版本,根本没有2.0。还想做产品,得出更多的钱。出多少钱?可能是1.0的几倍。 产品经理,一职难求 产品经理是个在三四线城市绝缘的职业,即使在常州,产品经理也是很少。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重要性难以言喻,许多外包公司用销售和用户谈需求,谈完需求直接开发程序,没有产品经理参与其中,对产品进行交互设计,需求分析。这样就导致了三个问题: 1、交互反人类,程序没有相关经验,只是按部就班的编程,不会反复对交互进行排查检验,由此产生许多反人类的交互行为,使APP用户体验很差。 2、逻辑问题,这样做出来的APP软件没有闭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用户的直观感受就是,点着点着无法返回,只能删掉APP。 3、交互落后,iPhone都出到7了,有的程序还在用iPhone4时代的交互设计,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交互设计就意味着失败。 Demo圈钱,一气呵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