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年复一年,距离新一季校园招聘的拉开大幕已有些日子。可以肯定,与去年一样,被这个时代聚光笼罩的互联网行业,依旧是不少莘莘学子踏出校门的不二之选——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去年近三成毕业生进入互联网行业(后者平均月薪也最高),当所谓“互联网+”有如围城一般嫁接着那些“传统”与“新贵”,对人才的渴求只会更旺。 时至今日,没人会忽视人才之于一家企业——尤其处于外部环境剧烈变动的互联网企业的地位高企。与工业时代资本之于资源分配的地位不同,人与公司的位置正在发生迅速反转,正如吴军先生所言:“今天全世界最值钱的,最创造价值的企业都是轻资产的——企业价值体现在它所拥有的人。盖茨曾经讲,即使微软全部的大楼和看得见的资产都被拿走或者毁掉,只要人在,很快就能东山再起。” 也因如此,当媒体在描述那些备受尊敬的企业运营策略时,花多少心血用于招聘是个日趋代表正确的决策,谷歌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在《重新定义团队》中就写道:他们把人力资源费用集中用在招聘而非培训上,因为一个最优的人才能胜过300个普通人。 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年轻人。谁都知道,在置身于时代前沿的互联网行业,年轻人脑中的新锐想法即是资本本身,而所谓“白纸一张”的反面,在优秀的雇主看来,实则意味着更强的可塑性和忠诚度。 当然了,任何一类群体,优质人才都有着的稀缺性。良禽择木而栖,对互联网雇主来说,校招可谓一场全无硝烟的战争——就像他们在商业竞争中的常态,诚意与技巧同样适用于对优质校招生的争夺,而企业基因的差异,让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招聘风格。 今天就来说说科技巨头们校招这件事。 左手情怀,右手娱乐 谈及企业与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宣讲是必不可失的一环。长久以来,宣讲已被企业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通路,美国《大西洋月刊》撰稿人路易斯·切斯洛就曾指出:通常情况下,科技企业一开始会讲他们的“创业故事”,让听众重新回到那个艰苦年代,然后一般会阐述自己的“成长史”,谈谈公司的扩张脚步。 对于有着良好口碑的科技巨头,上述路径无疑颇具感召力。譬如,华为今年校招主题即是“勇敢新世界”,作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本土企业,他们为校招拍摄的微电影情怀满满,而宣讲内容上,二十余年从跟随者成为ICT行业领导者的故事,对学生们而言无疑非常受用。 而感召同样可以来自创始人的故事和寄语。不久前,今日头条张一鸣写的一篇《我遇到的优秀年轻人的5个特质》在朋友圈刷屏,他从个人经历谈到了其眼中优秀年轻人的特质——也间接表述了今日头条对学生的期许,读来“导师范儿”十足。 当然,除了“情怀”,深谙年轻人网络话语体系的互联网品牌,同样会以刻意“讨好”的方式博得校招生注意。譬如,网易就为2017校招特意改编了一首名为《浙江杭州网易互联网招聘了》的神曲,鬼畜风格引来刷屏式的传播效果,在情怀当道的校招市场,以一种另类方式博得受众眼球。 同样深谙此道的还有滴滴。拉勾网CEO马德龙指出,今年校招市场,美团点评和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同样受到青睐。而将今年校招主题定为“定义下一个未来”的滴滴,也制作了一首魔性十足的视频,并将公司愿景等“套路”内容融入视频的欢快之中,也算颇为讨巧。 总之,一手情怀,一手娱乐,是不少互联网企业招揽学生的两大利器。 百度:技术驱动,价值先行 当然了,谈及校招,对学生们而言最诱人的名字无疑是BAT,媒体也愿将更多笔墨挥洒到他们的薪资待遇中,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其实他们的校招方式往往更富有层次。 先看B,今年校招争夺战中,百度可谓是三家中出拳最立体也最精准的一个。一方面,百度今年继续加强了技术驱动的务实作风,相比其他企业更多对于感性层面的诉诸,百度更强调用技术实力说话,在各地的校园宣讲中对人工智能、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无人车等前沿技术进行了详细展示,技术领域的“大秀肌肉”和人才培养的不遗余力,无疑是笼络优秀技术人才的绝佳手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