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些生产力发展快的行业,相应产品价格掉的也快。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新技术迭代掉,或者转移到中国、日本或墨西哥这些国家。有人说破坏力太大了,技术变革太猛了。说硅谷的那帮孩子把经济都玩坏了。 还有一种价格飚的很厉害的行业,比如医疗保健、教育、建筑、处方药、老人保健和幼儿保健。这些产业基本没什么科技创新,生产力也得不到提高。但是政府对它们的补贴力度很大,而且会有垄断、寡头、卡特尔、政府主导的市场、价格固定机制等导致市场失灵的行为,因此价格进一步上升。这也是高等教育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所以人们会感到不满,因为这些领域的生产力跟不上它应有的发展速度,而我们在这方面花的钱还很多。综合所有情况,你会发现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混乱当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有些行业价格下跌得紧,另一些行业价格却增得很快。 其实是因为成本增加的产业拖累了整个经济发展。消费者会发现,自己收入上涨的部分已经被医疗保健和教育开销所吃掉。 那么,在我看来问题就很清晰了: 主要因为在这些价格不断上涨的经济领域,科技普及、创新和颠覆的力度不够。我的看法是,我们不是处于技术泡沫,而是技术萧条,不是技术太多或人们对技术太兴奋,而是没有足够多的技术。这些卡特尔式的遗留产业太难被颠覆了。 记者: 低增长率的行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钱都花在人力上了,比如护士、教师还有保姆等等。您可能熟悉鲍莫尔的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制成品越便宜,人们就会把越多的资源配置在稀缺领域。而人力就是稀缺资源。 所以我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解决之道。因为总会有劳动密集而生产率低下的产业,它们的成本相对于其他行业又总是会增长更快。 Marc Andreessen: 宏观角度来讲,我同意你的说法。这种描述准确反应了当前的现状,鲍莫尔的成本病在成本转移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我要指出的一点是, 不能因为一个产业曾经是劳动密集型,就认为它以后一定还是如此。你可以翻翻看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有关生产力的著作。当时大家都认可的一个事实是生产确实能够自动化,但是零售不能,因为零售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产业。而 颠覆恰恰就是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销需要大量劳动力,把东西堆上货架要人,收银台要人,把东西从车上搬走也需要人。 后来,事情有了进展——计算机结账和激光扫描出现了。但事实证明,激光扫描并没有提高生产力。激光扫描需要花费时间,而且一半的时间它都没法正常工作,你还得自己去核对价格。有了激光扫描,你开始不在产品上价格标签了,因为你以为你用不到了呢。所以它反而还降低了生产率。 当时人们深感希望破灭,似乎零售业的生产力根本得不到提高。但就在过去的 20 年里,零售业生产力已经迅速得到发展。先是沃尔玛,带来了一种现代化的供应链方式,接着是亚马逊。 物理实体变成软件产品将会是生产力提升的第三个层次。比如,把音乐变成 MP3 或流媒体格式,就比制作成 CD 放在商店里卖更有效率。 正因如此,一些原来纯粹依赖人力零售产业巨头,现在全部装成自动化。而许多人还曾为零售职位的消失而沮丧过。 记者: 真的吗?可是零售业雇佣员工已达到 500 万,而且美国劳工部还制定目标,未来 10 年将会增加 7% 的就业人口。 Marc Andreessen: 确实是这样。就像你刚才说的,稀有物会变得更有价值。零售业职员也在增长。未来 10 年里,银行出纳的数量也会变多,但最后都会下降。在过去 30 年里,虽然 ATM、在线银行大行其道,但是银行出纳的数量却在增长。突然之间,服务出现了分化,银行职员的工作专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Vinod Khosla 曾经在文中讲述了医生如何和我们渐行渐远。他认为,随着计算机诊断变得更聪明,人们以后不再需要医生了。但我完全不认同他的说法。我觉得,计算机以后能替代医生完成某些工作,而医生的工作内容因此可以向更高层次转变。他们将做更重要的工作,而且获得更高的报酬。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