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积极的拥抱和期待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基本共识。 万物智能互联需要新的基础设施 Gartner曾经指出,“未来几年中,在某种程度上说,内置智能或链接将成为新的标准,并快速融入主流产品和服务中。” 万物互联的本质是我们第一次试图把一切“物”用数字技术连接起来,并赋予万“物”计算能力或者说进入“智能”的状态。 万物智能时代可以连接的物的规模,全球多家TMT领域的咨询研究机构都给出了极为的预期,华为认为 2020年全球通过网络互相连接的设备数量将达到500亿台,直播,Garter预测是260亿台,英特尔预计有超过500亿台的物和设备实现互联。 数据海啸可能很快到来,英特尔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互联工厂将产生每天100万GB的数据量,智慧医院将产生4000GB/天,无人驾驶将产生1GB/秒的数据量。而这些海量的数据需要更低时延的响应能力、更高的移动带宽、更强的计算能力、更智能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 我们需要提供更有效率和融合的移动带宽解决方案,也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满足复杂智能计算的需求,更需要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即万物智能互联网基础设施应该由连接、计算、数据组成,这其中最为核心的驱动要素是5G技术。 5G融合了计算与通信已成为驱动万物智能互联的生态性技术变量 在面对数据海啸的时候,5G提供了像太平洋一样的粗管道。所以5G不只是通信,更为计算,计算与通信的融合。因为万物智能互联的基础设施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否则我们的数据能源可能或者无人能够问津的垃圾、或者被束之高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5G是一种融合计算与通信的生态性技术呢? 英特尔的观点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在9月21日举办的中国通信展中,英特尔认为真正智能互联世界所需的技术的演进必须具备计算将无处不在的能力、泛在于联网设备中的计算、分析和存储能够提供有意义的洞察和决策,以及无处不在的连接。也就是说带宽的增加带来连接指数级的增加,本质上是数据指数级的增加,从而需要再计算、存储、分析上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应该把5G理解为整个通信产业与大TMT产业的一次全新的生态融合,对外改变整个生态的数字化进程,创造太平洋级别的数据海洋,同时也要整个生态从计算、存储、数据分析、应用进行生态化的协同,这种协同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在整个产业层面发生,5G不再只是通信产业的独角戏,而是一个融合IT、通信、互联网的生态游戏。 5G之所以能够成为驱动万物智能互联的关键技术变量,核心是因为5G已经超越了通信本身已经成为一个融合连接、计算、云三位一体的生态,而这种生态构成的基础设施能够应对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数据海啸冲击、百亿规模的连接、泛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智能。 万物智能互联的新驱动者:从英特尔的良性循环谈起 对万物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主要通信、IT、互联网巨头都表现出了无法抑制的兴奋,直播,其中非通信设备厂商英特尔非常具有典型性。 在2016年4月份发表的博客中,英特尔CEO 科再奇提出了新的战略,即“”要把英特尔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在以迎接一个“不断增加的智能互联设备、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流量,以及不断增强的连接、存储和计算能力,形成了一个加速增长的良性循环”所带来机遇和挑战。 基于此判断,英特尔提出了一个 “良性循环”的模式,即把云和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和FPGA通过连接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应得以进一步加强。 英特尔的良性循环模式符合连接、计算、数据(分析)的基本逻辑,即能够融合通信和计算的基础上,满足数据海啸冲击下,更加智能、更大规模的智能化的终端的连接管理和数据分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