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智能设备和社交媒体进入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行业创新已经不再是核心一线城市圈的特权,即使再偏僻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的覆盖,一部手机、一个APP、一台车,就能轻松解决一个就业机会,民众都能得到真正的实惠!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规范、指引、鼓励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行业涉及金融、医药、科技、交通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2016年是中央政府规范化互联网发展的举措最多的一年,为中国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互联网+”撑起一把“合法化”的保护伞! 政策的鼓励,市场的繁衍,优质企业的培育,“互联网+”正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升级、转向服务驱动战略的先锋。国内互联网经济在不断改善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的滋养下,正成功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国家监管层而言,继续提升创新能力和监管效率,国家才能保持兴旺。 然而10月8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的网约车“新政”,却为这一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蓝海领域”布上了一次阴霾。解读“新政”内涵,虽然打着便利交通,民众安全的旗号,深究内里,通篇不过就在谈一个“限”字,车有限制,开车的人也要有限制,估计下一步连坐车的人也得上车先出示户口本了吧? 网约车“新政”,究竟会带来哪些不便,我们用数据来说话,作为此次新政最大受害者的滴滴官方称“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要求用帕萨特、奥迪A4L等以上的车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必然提高运营成本,或将抬高网约车费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或以上;粗略估算,等待时长将从目前平均5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以上,同时因为供不应求,可能会再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 解决问题“一限了之”依旧是很多地方政府管理社会的唯一法宝。但是设想,如果这部分地方政府在面临其他互联网领域有关问题时,也是这么照方抓药,“互联网+”无门槛、无边界的无限魅力与无限想像空间不就瞬间沦为笑谈了么。令人实在想不通的是,中央一再高举创新的保护伞,怎么就被部分地方政府变成皇帝的新衣了呢? 网约车“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的关键是政府管理的边界问题。网约车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对政府职能管理提高了要求。其实缓解交通压力方法很多,比如城市交通实行总量管理,根据容量发放牌照,限制外地车等;或者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改善城市公共交通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网约车也好,“互联网+”也罢,不是不需要政府管理,而是要通过政府的管理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切忌“一限了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