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补贴大战结束后,滴滴频频对计价方式进行调整,以缓解补贴消失的后遗症,用滴滴方面的话来讲,就是现在网约车市场正在日趋理性化。但是滴滴所谓的理性化却引来了诸多不满之声,其中司机的抱怨最为严重。 “不打算再开了,不赚钱。”在石家庄开了一年多滴滴快车的赵先生说道,“原来还能赚钱,但是现在不仅取消了起步价,每公里还从一块五降到了一块二,跑半天也就只能赚回个油钱。” 补贴减少,行业渐入理性状态 赵先生只不过是众多不打算再开滴滴的司机中的一个。随着补贴大战的结束,滴滴几乎一统中国网约车市场江湖,而滴滴向车主们的政策也在不断吃紧,车主们获利的不断减少,不少司机都选择放弃滴滴。 不过,滴滴的调整价格对于乘客来讲影响似乎不大,例如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滴滴还针对用户推出了10月3日至8日期间打车首单四折的优惠。 但是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讲,似乎都在去或留之间徘徊。滴滴自然也深知司机们的处境,例如从今年8月18日开始,滴滴出行平台就实行了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并取消了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的抽成,调整为每单收取0.5元,外加1.77%的管理费。按照这种计价方式,司机们的收入将有所提高,但尽管如此,司机们自己也都会在成本与收入之间做出衡量,继续开下去到底值得不值得,因为这种减少抽成的做法与之前补贴时的收入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更何况,许多滴滴车主当初之所以选择加入滴滴出行平台,就是因为诱人的补贴。补贴消失后,私家车主日常的一些开销,例如油耗、维护、保险等一系列成本付出渐渐被重视起来。 司机们的这种思考其实是补贴消失后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讲,滴滴也并不是当做一种职业的最佳选择。因此,现在的状态其实是整个行业渐渐进入理性状态的一种表现。 其实Uber作为出行平台,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私家车主之间有着不可调解的矛盾。作为平台,无论是之前疯狂砸钱进行的补贴大战,还是现在的取消补贴,Uber与滴滴一直主宰着这一切变化。 但在滴滴并购了Uber中国之后,中国市场很难再有一个平台与其进行抗衡。在进入常态化市场调整之后,滴滴也进行了一系列价格调控,但是效果似乎微乎其微,于是其也不得不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 前不久,Uber的无人驾驶载客汽车已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上路试运行,不过目前仍然需要人力来监控汽车的动态以确保安全。Uber是在全球专车公司中率先推出无人驾驶载客服务的平台,而Uber之所以选择用无人驾驶汽车来代替司机,主要也是为了解决成本问题。但是,j2直播,短期来看,Uber这一计划很难成为现实,因为自动驾驶租车服务是否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滴滴与Uber中国的竞争从Uber来到中国市场就已经开始。当时Uber的气势虽然很强,但是滴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现在,滴滴已经开始思考人工驾驶员的替代方案,正在招聘数据科学家,帮助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然成为市场的新宠儿,谷歌、百度、特斯拉、通用汽车等均对此有所布局,而滴滴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自然会与Uber形成正面竞争。这也将是滴滴与Uber的第二次正面交锋。 竞争对手Uber跑在了前面,滴滴此时入局晚吗? 无人驾驶技术很热,不仅仅是世界市场,中国市场也渐渐卷入了无人驾驶这场技术大潮。例如百度就正在大力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而沃尔沃也宣布将投放 100 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进行路测。作为滴滴的对手Uber也已经加入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中来,滴滴也没有理由不跟进了。滴滴选择的是在美国硅谷招聘数据科学家的方式,滴滴CEO程维在一次专访中表示,他与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进行了接触。 目前滴滴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准备阶段,但是其对手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了试运营,滴滴明显落后于对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