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12 「我以前是个很nice的人」,这是大山创业的第七个月,他斜靠在椅子上感慨,「nice的领导,团队不会强」。 11年阿里HR经验,从蚂蚁金服再到菜鸟,负责过企业文化,也做过领导力培养工作,大山却和「传说中的」阿里HR有点不大一样,相比于看穿你的内心,他更愿意聊聊对人才的理解,顺便调侃一下自己新晋创业者的身份。 「呆腻了」,谈起创业原因,大山开了个玩笑,「人是有瓶颈的,我想做一个平台,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帮助这些优秀人才找出路」。 今年3月份,大山从阿里离职,做了一个互联网中高端人才发展社区,项目名「茅炉」取自「三顾茅庐」。 不巧的是茅庐二字已被其他企业注册,只能换字取其意,「人才是诸葛亮,企业是刘备,「茅炉」希望帮刘备寻找诸葛亮,帮诸葛亮找到刘备」。 马云找不到工作?信这句话你就上当了 「马云说自己是找不到工作的,如果相信这句话你就上当了」,大山笑着说,「马云选人才的方式是,某一个领域的人才从前往后排,能捞到谁捞到谁,这个才是真相」。 对于人才的理解,每个人心中的标尺不一样,做了这么多年的HR,大山却对人才有着异常简单的理解,「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以上」。 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3年以下工作经历的人找工作的居多,三年以上的人被企业找的居多。成为人才会有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学习阶段,需要积累工作经验;第二年是熟练阶段,在第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熟练;第三年是沉淀和突破。 茅炉的产品设置中,三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人才企业是无法看到的,「三年以下的人是找工作的人,这并不符合茅炉的定位,我们不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解决的是大公司人才潜能释放的问题,这是和其他平台最大的区别」。 茅炉平台4月底发布,5月底开放注册,没做运营推广的情况下,人才已突破3000多人,以七八年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大公司工作背景,企业也超过了200家。大山介绍,接下来还会往更高端人才上拓展,比如做O型人才(CMO、CTO等),提高人才的门槛。 在达成招聘前其实是咨询阶段,这个过程和「在行」有点像,但操作又比在行轻,咨询过程可以直接转化为后续的人才招聘。 有意思的是,茅炉和社交招聘不一样,自主选择的门槛设置让沟通目的更明确;和垂直招聘不同,茅炉提取20%的见面礼作为盈利点。 「对于我们团队每个人来讲,都是综合能力的考验,这也是我们当时创业的一个初衷,让人才从一个螺丝钉变成更丰富的一个人才。」 不想做「招聘」的招聘平台 「人才是被动的。」 两年多前,毕业找工作要去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填好网站上的简历模版,等待用人公司联系。这时的招聘网站覆盖了大量的信息,利用庞大的用户数和简历量对接 B端和C端,广告位收费,简历收费,利用规模效应,做的是流量批发再零售的事。 一年多前,拉勾、Boss直聘、猎聘、100offer等互联网垂直招聘势头直起,对于互联网人群来说,这些平台和以贩卖流量生意的老牌招聘网站大不一样,之前信息不对称、效率不高、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正在被重新探索突破。 传统招聘的理念是贩卖人才,大山想做的是让人才的价值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连接B端和C端的天平会向人才倾斜。 「我们想帮人才找出路」。贩卖流量、兜售简历、入职提成、增值服务,招聘行业的商业模式多样,大山却选了个不大一样的套路。 「很多人才很优秀,但在大公司里凸显不出来。他们在某一个领域里独当一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能工作的并不开心,但招聘网站他们不会去,一旦想离职,很多人马上来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