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训练营9月23日报道 文/赵述评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如果东软失败,我相信那一定是一个创始人自己的失败,这就是一个逻辑。”——刘积仁 9月22日,东软在创业发源地沈阳举行“东软25周年庆典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6”。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在庆典仪式上演讲,回望东软走过的25年,制定东软未来的发展战略。 这25年,顶着红帽子出生的东软,一路走来既大刀阔斧也如履薄冰。 1991年,36岁的刘积仁教授创办了东软,从“两间半实验室,三台破电脑和捉襟见肘的3万元研究经费”开始,怀揣着“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桥梁”的梦想,刘积仁教授领着东软走了25年。 如今,25岁的东软成了小伙子,也成了IT界“骨灰级”的元老,按照软件企业7年一换血的速度,东软闯过了数次“生死边缘”,在每一次拐点来临之前,东软都在选择最合适的转型方向。 “东软这25年,活得根本就不是一条命,我们在活着一条命的时候创造另外一条命,我们的活法是在叠加的过程中,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正是这种紧迫感,让东软一路走来不断进行创新和转型,成为刘积仁教授口中的“幸运儿”。 刘积仁教授,这位东软的创始人,也在东软的陪伴下从而立之年走到了耳顺之年。25年前的两条路,在那个下海经商会被耻笑的年代里,刘积仁教授选了做企业家,也正是背水一战的选择,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并不断为中国在软件领域开疆拓土。 在东软25周年的庆典上,刘积仁教授娓娓道来东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东软一路变革,不断再造生命。专注技术、因势而动、重视人才、创新激励、跨界融合成为东软25年来的动力。目前,东软正在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以东软为核心,拆分出东软医疗、东软控股、东软瑞驰、东软熙康等众多创新平台并孵化成上市公司。东软正在从创造技术变成创造价值,此后,互联、智能、创新将成为东软发展的主线。 目前,医疗设备和健康这两大板块已经初见规模,如东软医疗设备和东软熙康两家公司已经从东软内部分拆上市。东软睿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公司,也在大刀阔斧前进。为此,这些公司实施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持股的计划,为的是让东软“像创业初期一样更有活力。”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这样评价东软的内部创新:“刘积仁老师,特别注意产权经济的改革,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充分真正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刘积仁老师知道,科技成果变成钱的过程中有多少个环节,每个环节的领头人都是人才,都是珍珠。而东软要把这些珍珠链接成一个最昂贵的项链,刘积仁老师就要穿上项链这个线,把若干的分支穿在了一起,这才成就了今天的东软。” 未来10年、20年,刘积仁正在构建东软的新生态。在东软创业平台上,东软是大股东,拆分公司上市进行垂直化发展,走多元化路线。对于这些“内部创业的团队”,东软母体的一切都是开放的,技术平台、市场渠道、客户关系、知识产权都会进行共享。 在几天的行程里,总会听到一些声音:“以前看东软的发展很凌乱,不知道在干什么,现在好了,总算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软件与服务仍旧是东软发展的核心,j2直播,医疗和大健康领域是东软从5年前就开始布局转型的方向,汽车电子领域正在成为东软新的热点。知识产权会是东软握在手里的砝码。 以下是部分演讲原文: 东软25年的积淀——技术、创新、人才、转型 作为软件企业我们很幸运,今年我们能够庆祝25年,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自然的生命周期,就像一个人平均年龄如果是80岁的话,你活到90岁绝对够本了,活到60岁太少了点,活到平均寿就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遗憾。东软已经十分地不遗憾了,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平均的年龄是7年,我们说软件行业是拿狗年来计算的,就跟苟活一样。我们活到25岁,相当于人一百岁、两百岁,我们十分地满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