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科技CEO王晓峰曾在接受《财经天下》采访时表示,一开始一辆摩拜单车的造价需要6000元,后来随着原料采购量的增加,才逐渐降低至3000元。 那么,我们可以给它算一笔账,就按照单价3000元的成本,一辆车子日均使用5次,每次1块钱,每年有效骑行时间300天,那么,一年下来,一辆摩拜单车的收入是1500元,需要2年才能回收成本,似乎并不划算。 显然,对于投资人而言,一家不能挣钱的公司,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接受的。 而实际的情况是,与摩拜沟通完之后,毛圣博给出了乐观的看法:前期硬件成本投入虽然大,但人工运营成本比较低,以目前的速度扩张,待用户量上来之后,收入渠道就不仅仅是租金那么简单,可以做广告、也可以切电商,想象空间十分大,“我们并不担心。” 意思是说,一切在于未来,或许摩拜在前两三年并不挣钱,但如果它熬过去了,就可以长成大树。 不过,摩拜迅速蹿红,很可能会引出后来的竞争者,对此,毛圣博表示,摩拜的模式其实不易模仿,它需要足够的技术积累和较长的运营准备期,跟风者跟不上脚步。 一位不愿具名的创业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和团队也曾考虑开发一个共享自行车项目,但分析完商业模型后,他们发现时间已不足够,摩拜花了一年多时间去准备,并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后发的初创公司很难有机会去抢占市场,摩拜已呈现出“垄断”的势头。 而另一种值得思考的可能性则是:滴滴或许将会出手,实际上,对于最后3-5公里出行,滴滴已经开始布局——日前在北京回龙观附近上线的地铁接驳小巴,其使用场景就与摩拜极其相似。 对于巨头入局的可能性,摩拜与投资人都不是没有思考过。在毛圣博看来,滴滴作为一家体量庞大的公司,业务分散,要专心做好自行车,实际很难,而初创公司摩拜则可以一门心思地投入所有精力,去把这件事情干好,这其实是一种经典类比:大公司里的小部门与All in的创业公司。 事实上,在资本层面,还有一个不太方便提及但却令人浮想联翩的故事线索,就是滴滴有可能入股摩拜,乃至发起收购。
故事的结局:风光的摩拜能走多远? 作为一种B2C的租赁式共享经济,摩拜快速融资的逻辑很简单:拿到足够的钱,造出足够的车,在短时间内把车辆铺展开来,从一个城市扩张到另一个城市,实现垄断。 根据酷传App监控平台显示,9月19日摩拜单车App安卓九大市场总下载量为889073次,而在8月15日,摩拜刚进驻北京时,总下载量才173535次,不足一个月时间,摩拜App下载量增长了715538次,同时,在苹果的App store上,摩拜亦已冲进旅游排行榜前10。 另据拉勾网显示,摩拜单车在9月11日发布了针对深圳当地的车辆运营专员招聘需求,这就是说,摩拜很可能近期就会南下,扩张到深圳,速度之快,野心尽显。 快速扩张与大量铺车是分不开的,而大量铺车的背后,则是巨量资本的支撑。可以说,摩拜单车已经走上了一条离不开融资的道路,是否能融到下一轮,直接决定了其生死去向。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烧钱的玩法,可能一时风光,但潜伏在背后的隐患却十分巨大。 而潜伏的隐患,很可能就在身边:9月19日晚上,摩拜App宕机6个小时,北京、上海用户皆无法正常用车,恰恰在这一天,摩拜安卓市场下载量暴增了91359次——加速铺货,让用户量激增,致使服务器无法承载,或许就是本次宕机的罪魁祸首。
▲摩拜宕机短信通知 另一方面,产品最终面向的是用户,用户关心的是车好不好骑、难不难找,而不是他们居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造出了一辆诚然足够坚实,但也并不舒适的自行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