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载自极客资本论(微信号:caifuwinner),作者张翼轸。 Fintech,这些日子日渐热火的新名词,比起被P2P们玩坏的『互联网金融』,无疑更高大上一些。而在一众Fintech子概念下,智能投顾无疑又是最火热的一个。 不奇怪,谁让毕马威预测了,美国智能投顾到2020年要达到2.2万亿美元的规模,年化负责增长68%。如此大的盘子,如此高的增速,怎么不让人眼红,怎么不让人想着复制到中国来。 不过,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指数投资和量化投资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我始终觉得智能投顾在中国其实并非蓝海,尤其是初创企业,或许最好下场就是被传统金融企业收购成为附庸,期望在大市场中成为新巨头,希望渺茫。 智能投顾:在美国帮省钱,在中国多花钱 智能投顾(robo-advisor)这东西,要玩概念,可以把它形容的很复杂,比如某个版本的阐述是: 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将资产组合理论等其他金融投资理论应用到模型中,结合投资者个人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为投资者提供最佳投资组合。 其实用大白话,就是让机器代替传统的理财顾问,帮你来进行投资组合的配置和优化。 智能投顾在美国的兴起,大概可以追述到2011年Wealthfront的诞生。虽然智能投顾打着『计算机智能』的大旗,但其在美国之所以受到以硅谷科技公司员工为主人群的青睐,不外乎两点: 普惠金融,低门槛。在美国,人工费贵,尤其是金融行业人工费贵,所以你若希望有一个投资顾问为你服务,门槛动辄几十万美金甚至100万美金。但是机器代替人来进行投资顾问服务,可以不知疲倦的24小时服务,成本极低,所以智能投顾的门槛一般低至数百美元。这个优点,其实对于早就熟悉了普惠金融的中国用户,是毫不陌生的。 费用低,大大省钱。相比门槛,这点其实是更具诱惑力的。 美国智能投顾行业先锋Wealthfront官网上有一个图示,揭示了智能投顾为你提高投资收益的5种途径。 根据Welthfront的宣传,他们认为自己每年可以给客户提高4.6%的收益,而这部分收益经年累月可以几十年中为客户带来额外200%的收益,看着的确是诱人。 但是,如果你是投资专业人士,就会发现Welthfront宣称的五大途径其实算不上什么『黑科技』,技术含量并不高。 第一项,『Index Funds Over Mutual Funds』,指的是智能投顾大规模使用ETF这种低成本指数基金太代替传统投顾会使用的管理费昂贵的主动型基金省下的管理费。在美国,一直主动型基金每年可能会收你1.5%到2%的管理费,而优秀的ETF可以低至0.09%。在美国,基金业高度竞争,主动基金很难制造超额收益,而高昂的管理费就成为劣势。不过,指数基金的崛起,在美国已有二三十年历史,算不上智能投顾的『黑科技』。 第二项和第五项都是避税相关的。在美国,投资需要缴纳多种税收,包括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而不同的交易及报税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好的税务规划师可以以高超的技艺为你避税,Welthfront将人工的避税改为机器实践,同时利用一些指数化投资的技巧来避税,这的确是电脑智能的一大贡献,两者相加可以降低1.4%的成本。由于这块是立竿见影的,其实是智能投顾最具吸引力的卖点。 第三项是资产配置优化,属于比较有含金量的一块,Welthfront估算可以带来0.5%的超额收益。 第四项是自动资产再平衡。也就是定期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回归至初始比例,避免在大涨的资产上暴露过多的风险。这块其实是极为简单的技术,Welthfront估算可以带来0.4%的超额收益。 好了,五项合计盘点下,指数基金和资产再配置是成熟的技术,Welthfront预期带来2.5%超额收益(占了4.6%的54.35%),税务规划是人工苦力活机器做,而资产配置优化带有黑科技的味道。 但不管怎样,这一年多赚4.6%,的确诱惑啊! 但问题到中国市场呢?这就会水土不服了欧。 一方面,中国的指数基金虽然也比主动型基金费率优惠,但幅度只有1%,而且由于中国市场散户多,指数基金不能择时,表现反而不如主动型基金。这块的优势,难以体现。 另一方面,中国不收取资本利得税,所以美国高精尖的避税到中国就是屠龙之技了。 至于资产再平衡和资产优化的高处,要证明价值,不是那么容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