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国的产业政策设计与实施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与产业生态系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成长壮大的土壤与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熟公平有效竞争的市场;二是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特色市场体系的建设,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深化,我们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市场体系还不成熟,西方国家还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在强调要让市场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绝对主体。事实上我们的市场体系不成熟,不该垄断的垄断,应该竞争的过度竞争,地区市场保护,政府行政干预市场状况的事项经常发生,以至于企业的成长壮大不是靠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而是主要靠与政府关系的深浅。 在产业生态系统方面,一是产业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是产业的组织生态环境。这些年以来,我国企业与产业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过度的破坏,环境污染、空气恶化、资源过度开采,使得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能进行。而企业与产业的配合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物流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有时企业一个投资项目要获得批准,需要上百个政府部门的公章,需要等上一年半载,甚至根本就没可能,使企业与产业间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企业成长壮大十分的困难。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产业政策的作用点在什么地方?究竟作用在企业还是在消费者?这个有差异,现有的大部分都作用在企业,因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们结构性转换,包括产业发展的主体,产业政策的作用点,当然要作用在企业身上。问题是政策实施是如何作用在企业身上,效果会怎么样?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做一个实证研究,因为国家最近推出来很多的产业政策,包括“制造业2025”,包括7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等等,我们试图实证这些政策出台后对现有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有没有产生正向或者负向的结果。我们发现:如果这些企业原来就处在高新技术产业里面,因为有这些产业政策,为了享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一般都会扩大生产,扩大规模,增加投资。但是原来不在这个产业政策范围内的企业,一听到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国家有这么多补贴发展,优惠,也会做出跨行业发展的承诺,或者开始投资。而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并不是真正要在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而是为了炒概念为了公司市值的变化,甚至是为了土地价格优惠,为的是土地增殖以后给他退出该产业的一种保护。研究发现补贴这样的政策措施作用在企业身上,一般会导致企业行为变异,由此就导致产业政策失败,减少它的正面效果。我个人比较主张补贴措施作用在消费者身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比较容易观察,一旦购买才享有补贴,补贴消费者购买的话会扩大市场规模,让企业可以在扩大市场当中增加他的份额,这个产业就发展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们补贴企业的话,刚才我讲了企业的很多行为,表面上看是要去进入,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想把这个产业做好,为什么呢?因为他有退出机制,土地给他补贴,有退出机制,财政有补贴,他有退出机制,正是如此,甚至导致企业投资甚至不考虑市场需求状况,最后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光伏产业的发展就是如此政策下的典型案例。我们现在的政策主要是偏向于企业方面,而对消费者的补贴政策不太多,所以我觉得是不是未来可以做一个改善。 最后一个方面,产业政策的效果,我们很多的政策之间是不配套,不协调的。我就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劳动人事政策中,规定企业每年要给员工加工资,员工的收入每年要有增长,员工的短期合同一次之后就变成长期合同,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使制造业企业苦不堪言。再举个例子,最近我们调研了我国的制糖业,目前我国整个国家的糖年需求量是1500万吨,由于国际上糖价这些年不断下降,前两年糖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种植甘蔗的农民收入减少,种植面积下降,导致我国的糖产量大幅度下降,国内的产出大概在1千万吨左右。于是需要进口,而进口糖关税政策,它是出于商务部和海关,他们遵循国际贸易准则当然是对的,atv直播,但是现行关于糖的关税应该说是影响了我国制糖产业发展,甚至影响了种植甘蔗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发现我国许多产业政策与其他辅助政策之间是不协调的,导致我们很多的产业政策的效果互相抵消,最后发现产业政策并没有什么大的正效果。我个人觉得我国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它的实施点,必须与产业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一起考虑,才能获得更好的正效应。 谢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扩展阅读
芮明杰: 芮明杰:
芮明杰再论产业化创新成功关键 芮明杰产业化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