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的不同在于强调自驾体验,把它定义成一种生活方式,平台上的车型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你想买的任何一辆车。交通出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工具,只在意如何从A点到B点,花多少时间花多少钱,其他方面就不是很在意。 自驾是让别人觉得你在提供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工具,满足从A点到B点,那养车的费用是非常贵的,但为什么大家还要买一辆车,原因就是在周末的时候,在自己比较休闲的场景,载着家人出去游玩。所以,自驾的价值不在工具上,在生活品质的提升上。 小饭桌: 普遍觉得汽车共享是一个窄众市场,想象力有限 张丙军:买车市场几万亿,由于限购和限行,漏下来很多需求,一部分被传统租赁公司接到了,市场规模600多亿,直播,每年增速20%多。PP的定位更接近于你想买的车,这个市场规模比传统租赁规模更大。 现在,仅仅在于市场进化速度,这个市场还是比较新的,买车这个市场20多年,租车这个市场在中国十来年,共享自驾这个模式把买到的私家车盘活,才发展了差不多三年。 市场年轻从数字上也可以体现,我们尽管是这个领域最大的,但注册用户也才100多万,租客200多万,100多万在私家车里只占到1%,比例还是很小,问题是如何让这个概念普及更快。 我们调研发现,atv,场景很典型,提车的场景就是在你的小区和写字楼,车就在这里,预计未来3-5年会有10%车主,加入到共享自驾这样一个社群中来。
小饭桌: 尽管如此,这个市场做起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 张丙军:PP租车和凹凸租车在这个市场中占领了比较大份额,其他原来做共享租车的平台都转型了,这意味着什么呢?真的很难做。 有很多坑,迈不过去,就只能转型,过去三年我们搭建了一个让用户觉得靠谱的交易平台,其实很不容易。 未来,PP倾向于让用户在一公里之内就找到车。这样的话,将近40%车主可以帮你送上门,目前在距离这个点上我们还没有达到网络效应,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你会发现,这个模式时间越久,覆盖率越高,距离的网络效应就会越大,当每个小区都有10%的车在PP上的时候,你在家门口就能开上车,这个竞争壁垒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战略规划,就是把这种差异化优势做更好。一是丰富的车型,二是让PP成为一个共享自驾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大家都是想开车的一批人。
这波人天天在PP上开各种各样不同的车,平台的社区属性会越来越强,社区产生的内容会体现一辆车怎么提高了生活品质。 小饭桌: 假设可以实现,会带来什么变化? 张丙军:这意味着,PP最了解什么人喜欢开什么车,比如知道这辆车买了多久,就知道他什么时候想卖车,或者要买车的时候喜欢买什么车,就可以跟新车销售和二手车销售靠的非常近。 PP对自驾人群接触的频次是最高的,对他的信息掌握最完整,包括开车去哪儿。过去三年,我们解决了基本的用户信任问题,但是它精彩的部分其实还没有做透,就是社区化。 不要跟随风口 小饭桌: 创业三年多,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分享?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