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进入VR/AR购物阶段已成必然,自今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出台或发布了进军VR领域的规划和进展。如在7月22日的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VR实验室GM Lab(Gnome Magic Lab)实验室研发的Buy+虚拟现实购物体验产品首度向全球公众开放,观众可以在现场体验BUY+购买内衣,显然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购物场景加入进来;国美在线也将VR技术应用在了即将开始的“9.8家装节”上,进行了场景式电商的探索;而在9月6日,京东成立成立首个电商AR/VR产业推进联盟,将VR定位为核心技术研发方向之一,京东方面将提供一套统一的建模工具,让使用者制作统一标准的电商应用和VR/AR内容,并将建立内容分发平台。 不仅是电商平台,传统线下零售巨头苏宁也在今年6月表示要在个月内在全国陆续开设300个VR“体验馆”,打造中国最大的VR体验平台。 各大零售企业进军VR的信心十足。 零售企业做VR 传统线下销售还有生机吗? 近几年,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提高,如北京去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北京市卖方企业在全国所有电商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6%。许多年以来,关于线上抢占线下市场的言论几乎从未停止,部分品类如服装、美妆以及3C类受电商冲击最为明显,北京中关村的海龙为代表的商场的萧条足可证明这一切。 但对于线下销售而言,部分品类仍然可以凭高体验获得用户的亲睐,商业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款销售来构筑一定的竞争力。如服装、家装以及大家电等高体验品类,线下渠道仍然具备一定优势。 但如若线上平台的VR计划得以实现,这意味着线上购物的体验感增强,在VR和AR技术的帮助下,用户可以获得趋近于线下的购物体验,并在家装设计等购物场景中有着优于传统线下的购物体验。 如此一来,线下购物的最后一点“荣光”似乎要就此消失,整个线下零售要面临新的生存压力。 在铁哥看来,此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之所以热心VR购物,其核心思想依然是通过购物场景的延伸,来提高线上购物的体验边界,并借此提高自身的GMV增长,atv,这一切势必是对传统线下零售的重大冲击。 但铁哥认为,传统线下零售商也不必过分担心,就目前来看,如今的VR购物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现有的VR设备只能捕捉到用户的头部动作,却很难捕捉全身的动作(比如试衣服时的全身转动),想要有好的效果只能穿戴全套的动态捕捉设备才能实现,而这点对于普通用户并不现实。这也是阿里造物节中公布的VR的购物体验将内衣作为体验品类的主要原因。 VR尤其是AR对部分品类的线上购物体验有着巨大的冲击,如将家装实现AR购物之后,将房间数据参数输入,可直观体验家装效果,选择合适家居和家电产品。而部分高体验品类如优质服装,由于动态捕捉以及在触觉方面的局限,使得VR完全取代线下购物仍有一定难度。 但此轮电商购物平台集中发力VR,其对线下的冲击仍是巨大的,线下零售从业者应该从商业模式和体验方面做足文章,重新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 VR购物大战才刚刚开始 如前文所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发起了VR购物计划,坊间也开始对你几方实力并选出优胜者,但如此过早下决定显然有点为时过早。 9月6日京东成立电商AR/VR产业推进联盟,根据相关媒体披露信息不难发现,这是京东继续加快综合电商平台建设的重要筹码。换言之,京东需要借助新技术,改善甚至是颠覆传统电商的购物场景,加快除3C以外品类的建设速度,如家装、服装甚至是汽车等品类。 在VR之前,京东若要完成综合电商平台建设常用的手段为以下几种:1.补贴促销;2.加快导流。京东以往的综合电商转型速度一直被业内所诟病,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以上两种手段短时间内虽有效,但如若长期稳定市场,仍需要在供应链乃至用户习惯迁移方面做足文章,而这一切都堪称持久战。 因此,京东的VR项目,不仅仅承担用户习惯的改善,而是加快综合电商建设速度的必要手段,对于京东今后转型至关重要。这也是京东提供一套统一的建模工具,统一内容标准,降低商家VR参与门槛的主要原因。 而作为国内综合电商平台老大的阿里,其VR计划表面上是改善并强化阿里生态内的购物体验,但其本质仍是希望提高平台在一些品类中的渗透率,如家装、服装以及家电等等,通过平台的购物习惯强化稳定部分品类的市场的主导作用,并通过线上优势来影响部分品类的商业形态,开奖,如天猫已经14年开始借助线上优势鼓励商家将新款发布同步于线上,线上不再是单一的尾货处理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