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主打创业资讯和投融资对接的信息平台36kr在涉足股权投资服务后的发展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它在试图打通整个创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摔了跟头。 在向投资人力荐“宏力能源”这个新三板项目后,却因为该项目财务数据的曝光,和去年未启动定增时的数据存在巨大差异,而引发了投资人不满,被指责“涉嫌欺诈”。出师股权投资服务就遭受挫折,36kr的危机恰恰说明,不管如何转型求发展空间,前提都是建立在坚守平台信誉和责任之上的。 36kr的转型尝试,急于“向钱看”?对于36kr,大部分人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其媒体属性强这一点上,这家创建于2011年的创业服务平台,在创立初始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依靠的就是创业资讯闻名业界。 不过,现在你在搜索36kr的官网时,可以看到36kr对自己的主要定位——“为您提供创业资讯、科技新闻、投融资对接、股权投资、极速融资等创业服务,致力成为创业者可以依赖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清晰的看到,它对自己的定位从创业界的资讯传递媒体,已经转变成了创业生态服务平台,不仅有资讯,还提供投融资对接、创业者服务和股权投资服务。 其中,股权投资服务是36kr从资讯平台向创业服务平台彻底转型的野心之作。股权投资是当下大热的概念,股市动荡、黄金走低,房市泡沫,大笔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股权投资就受到了热捧,股权众筹让手中资金有限的中产也有机会参与原本只能由机构或者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资本游戏。 36kr身处科技圈多年,对于其中商机更是敏感,市场有需求,平台本身就能够整合各类资源,这样的优势得天独厚,为什么不做? 但显然,股权投资并不是36kr转型蓝图画的那么简单。其实,从36kr涉足股权投资服务之后,业内对其发展方向的质疑就已经出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上场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 36kr原本的媒体属性,身份其实类似传播报道员,需要身为第三方、裁判的中立态度,但从它参与股权投资服务之后,性质就已经不同,它已经成为参与资本游戏的运动员,和项目产生真金白银的利益关系,那么原本中立的第三方报道是不是会被利益捆绑? 另一个担心则是针对平台自身的,要是平台参与为项目背书,那么一旦项目出了问题,多年的信誉损失如何挽回?平台责任如何判定? 这也恰恰是36kr目前面对的危机。“宏力事件”让它多年来在创投界建立起的品牌和信誉遭受了重创,也让36kr自己描画建立起来的整个创业生态服务的商业逻辑受到了挑战。 宏力事件背后,尴尬的36kr和股权投资的乱象36kr在宏力事件上摔的大跟头其实颇具典型性。 36kr在股权投资服务对于自身的定位其实还是提供对接的平台,一方面帮助企业发布和公开融资信息,一方面帮助个体投资者建立了解项目和投资的渠道。这也是在线化平台能够做到的信息化层面的传递。 但是在投资市场,一级市场对于买方的判断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但在线化平台,买方能够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平台控制的,如果根据平台给到的信息买方作出投资判断,一切都好那么是皆大欢喜。 一旦中间融资方在操作上稍有隐瞒,而平台没有发现看走了眼,导致因为信息问题出现投资争议,那么平台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用自身信誉为项目背书之后,结果出现问题,平台也得起连带责任。 此次的宏力事件,市场对36kr的主要三个质疑点,基本都和信息差异有关。 一是该项目在融资后,由最初公告的“定向增发”变为“老股转让”。 宏力能源路演材料里,这次通过36Kr设立的定增基金是金盛博基-36氪新三板2号。产品规模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期限为36个月,单笔认购100万元起,委托人不少于2人且不超过200人。管理人为北京金盛博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宏力能源第二次定增到现在仍没有动静,反而转身一变,36kr的投资人当了接盘侠,高价受让了“老股转让”股份。 二是宏力路演时的公司经营数据和最终披露的实际经营数据差距明显,存在虚假包装。 在路演时,已经接近年底,其实对于全年的盈亏情况已经心中有数,2014年,公司尚盈利2703.13 万元,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利润-3362. 01万元;净利润-2676.06万元。等投资人一注资,结果全年业绩突然“变脸”。投资人们认为,36kr的尽调没有做到位,在最起码的审核关没有把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