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wzatv:遵义老支书黄大发36年“拿命修渠”(2)

时间:2017-04-25 07:08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但是对这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穷苦农家少年而言,入党是无上的光荣,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直到今天,他背得最熟的还是党章。“先进模范带头作

  但是对这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穷苦农家少年而言,入党是无上的光荣,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直到今天,他背得最熟的还是党章。“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总是被他挂在嘴边。

  自28岁当上村长的那天,他开始想做一件“大事”——给村里通水。

  他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件在今天看来已经不能再普通的小事,随后整整花去了他人生中36年的漫长时光。

  失败

  仅仅在20多年前,水稻还是村里稀罕的作物。团结村在那个时候还叫草王坝村,是附近出名的穷旮旯,常年缺水,水稻种植风险颇高,人们以种玉米为主。

  遇上少雨的年份,庄稼旱死在地里是常有的事。“一年种的粮食总是只够吃四五个月。”村民杨光武说。

  水无疑是这里最重要的命题。灌溉、养殖、饮水、甚至包括婚嫁,生活里每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都因缺水变得困难。全村人吃水问题一度只能靠唐恩举家门前的小凼,对水的需求显得迫切。

  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红旗渠”工程轰动全国。这里历史上就以干旱缺水著名,长余70公里、从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引漳水入林州的故事,鼓舞了因缺水而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草王坝人。

  “兴修水利,改造山河。”在那个相信人定胜天的年代,黄大发响应上级号召,带着村里人也开始修建“红旗水利”。水源地选在离村不远的螺丝水河,常年水量丰沛。 螺丝水河水源地常年水量充沛。

  螺丝水河水源地常年水量充沛。

  政府下拨资金、村民集资筹款,农闲时候村民们一连投工十天,吃住都在渠上。被贫穷折磨已久的人们劳动热情高涨,对水渠倾注了全部希望。

  但草王坝村并不像河南林州幸运。“红旗水利”设计长度余15公里,工程量巨大,难度远超人们的预期。

  水泥砂浆比例不准,碰到打雷下雨,一次山洪下来,坝体就被冲得七零八落。炸药用量不准,一次开山就把原本计划的渠道炸毁了,坝体又不得不重新改道修造。

  更让草王坝村村民丧失信心的是,渠下住着的老百姓,怕山洪漫过水渠淹到自家房屋,于是一到下雨天就会上来把修好的水渠挖塌。

  修修补补十余年,种种原因之下,草王坝的“红旗水利”还是以失败告终。 当年的黄大发就是靠着钢钎这样简单的工具,在峭壁凿开一条水渠。

  当年的黄大发就是靠着钢钎这样简单的工具,在峭壁凿开一条水渠。

  “人心一下就散了。”回忆起那时的经历,村民杨春友不无遗憾。时隔40年,废弃的沟渠早被填平成了土马路。走在这条路上,他还能不时停下来,准确地指出当年开山炸石留下的炮眼。

  “这山的岩石太硬了,炸开还要一点点用二锤再凿开,很辛苦。”他感慨道。

  80多岁的黄洪集就住在废渠附近,曾经目睹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因为草王坝来往渠上路途不近,他把自家的屋子免费让给一些上工的村民暂住,其中就有当时担任草王坝村村支书的黄大发。

  “他说想为下一代人建好这个水沟,改变地区的面貌。”黄洪集曾与黄大发有过交谈。

  “虽然失败了,但并不可惜,我迟早要把水修成。”黄大发后来对人说,“当时挖沟看到那么大的一股水,心想如果给我们村,吃都吃不完。”

  一搁置就是10余年。这期间,黄大发一直没断过心思,学水利,递报告,但修渠的事情迟迟提不上日程。

  转机

  草王坝村所在的枫香区当时下辖7个公社。1977年,枫香区水利站从每个公社选取一人担任水利辅导员,每月34块钱的工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的修水库、测量沟渠知识,并监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进度。黄大发有过修渠经验,成为野彪公社被选拔的那个。

  同事刘关刚和雷以超分别来自平正公社和干溪公社。刘关刚还记得,进入水利站学习时,黄大发非常认真用心,也曾与自己提起曾经修渠的经历。“他说当时用料都是黄泥巴,后来怎么修,都不出水。”

  时年,中国许多地方仍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枫香区的每个公社都有一个水坝修建工程。作为监工,黄大发在3年的学习中系统地参加了如工程如何测量、用料如何夯实等水利知识培训,对分流渠、导洪沟的常识也有了系统了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