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部分移民人口失去户籍管理已经近30年,他们无法享受到老家的低保、“新农合”、教育等政策。虽然常年在保山劳作,但这里没有自己的土地,许多人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薛炘还记得2002年去调研时,这些移民基本上都住在窝棚里,屋顶好点的盖一张油毛毡,差点的只有一张塑料布,并且人畜不分。人们普遍填不饱肚子,主食是白水煮玉米饭,一年中总有两三个月青黄不接。这几年条件稍有改善,也不过是将屋顶换成了石棉瓦。 “我既想去看看他们,又不想去。”薛炘说,每次去调研,他会自费给村民们买些东西,但“力量是微薄的”。 开啊香全家21口人,租种了50多亩土地,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年份好的时候,甘蔗可以收100吨,近些年每吨可以卖420元。除去5000多元的地租、化肥、农药等成本,收入刚够全家人吃喝。 开斗夺说,遇到天旱的年份,全家人只能借债过活。2008年当地大旱,甘蔗地几乎“颗粒无收”,全家人借了3万多元才撑过一年。 由于长期未在怒江州生活,移民人口没有参与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生病的治疗费用全靠自己承担,“小病靠拖,大病只能听天由命”。 这些年调研时,薛炘常和保山周边的一些爱心人士,给村民们带去一些衣物的日用品。2月17日,薛炘等8人驱车到光雾山,将一些募捐到的衣物送给村民,意外得知开啊香的一个孩子正病重。大家随即商量,将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了开啊香家。回去的路上,大家又商议,决定帮助这个叫九香益的孩子募捐医疗费用,将其接到保山人民医院治疗。开啊香的女儿腹痛无钱医治,寨子里的长者按头帮他祈祷病痛早些离去。2月19日,三儿子开斗夺带着患病的弟弟来到保山人民医院,经检查是坏死性肺炎。第二天,妹妹木妮香出现腹痛,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也被带到了医院。妹妹的病情主要是饮食问题和感冒所致,在医院住了一周左右好转回家。而弟弟病情严重,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 考虑到医疗条件所限,3月24日,九香益又被转院到昆明市儿童医院。目前花费的七八万医药费,全部来自爱心人士帮助。“如果不是他们帮助,估计这个弟弟也没有了。”开斗夺说。 薛炘调研发现,由于人户分离,居住地分散,远离集市,卫生防疫措施难以得到保障。2013年,敢顶村爆发大面积麻疹,江东爆发群体性疟疾,涉及200多人。 福贡县架科底乡达大科村党支部书记此有香说,由于这些人长期不在户籍地,所以也无无法享受低保、都没有购买“新农合”。他介绍,当地低保覆盖率大约40-50%,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申请,但这些长期在外的移民,由于村里不了解他们的实际经济情况,所以无法给他们申请低保。而“新农合”一般由村干部收取,再统一上交到乡里,不在家的移民人口,都没有缴纳“新农合”费用,生病住院自然也无法获得报销。8岁的阿拉芙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户口,最近有户口的玩伴去读书了,她说“我想读书”。 “我还没有读书” 父母们的另一个忧虑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在移民分布的高黎贡山片区,九年义务教育无法完全落实。 目前,仅在政府主导移民的麻栗山片区建有一所由怒江州泸水县教育局直管的正规小学,主要辐射周边的几个村寨。但由于交通不便,附近适龄儿童入学率并不高。 一些附近没有户籍的儿童,被怒江州统一安排进入学校,但读完小学后,由于无法注册由云南省统一管理的中学学籍,被迫中止学业。 对于大多数自发移民的移民人口聚居地来说,情况更为糟糕。开啊香的8个孙子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义务教育。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