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金牌主持人董子毅在告别厅里插花。他告诉记者,插花是这一行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葬礼,在不同人脑海中会有不同画面。披麻戴孝、鸣锣放炮、扶灵下葬,是中国农村传统的葬礼;一袭黑衣,撑着黑伞,在《安魂曲》中向墓碑行礼,是大多西方国家的葬礼。 主持葬礼,既要给亲友营造氛围,让他们释放悲恸情绪;又要控制场面,不至于让亲友们情绪失控。对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团队成员、金牌主持人董子毅来说,葬礼上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眼泪。 今年八宝山殡仪馆开放日,告别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遗体告别仪式。现场,茵茵绿草铺满级级台阶,鲜花和绿植取代了传统的花圈,告别厅里响起的也不是哀乐,而是逝者生前喜欢的悠然曲调。 逝者是一位年轻母亲,生前喜欢森林。不幸降临,将她与丈夫和年仅4岁的女儿分开,八宝山殡仪馆的策划团队为她策划了这场名为“绿野仙踪”的葬礼。 清明前夕,董子毅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一场葬礼是如何策划形成的,包括八宝山殡仪馆葬礼仪式由繁到简,再逐渐个性化的变化过程。 当葬礼主持人也要“采访搜集资料” 董子毅学的是声乐,高高的个子、端正的相貌,再配上一副颇有磁性的“播音腔”,让许多来八宝山洽谈业务的人对他印象深刻。 2009年,董子毅初到八宝山殡仪馆时,只是做一般的葬礼服务工作。 “过去八宝山的告别仪式很简单,我们做引导服务的就是协助家属布置,带领来悼念的亲友向遗体三鞠躬,再围着遗体走上一圈。”董子毅介绍,八宝山殡仪馆的告别仪式破除了过去大操大办的旧风俗,一直有着简单、凝重、肃穆的特点。 随着时代变化,一些逝者家属也不断向八宝山殡仪馆提出,希望能在告别仪式上有更丰富的内容。于是2012年,八宝山殡仪馆举办了第一届葬礼主持大赛,要求每位参赛的选手针对既定的“逝者”,设计主持一场告别仪式。 这次比赛中,董子毅脱颖而出。“每一次策划都跟家属聊逝者的人生轨迹,他一生做过什么,对家庭有什么贡献。然后设计大屏幕的相册、告别音乐,再撰写主持词。”董子毅说,他的工作与“新闻记者”有相似之处,如果碰到一些有知名度的逝者,还会上网查资料。 除了日常的策划主持,董子毅有时还会承担“救场”的任务。最急的一次,告别仪式9点就开始,董子毅8点50分接到通知,被要求赶到现场主持。“遇到这种突发情况,也要简单了解逝者的信息,代表家属向前来追悼的人表示感谢。最开始我只会说简单几句话,到后来说的话越来越多。” 葬礼主持人除了面对逝者,更多的是要引导好家属,掌控告别仪式的氛围。董子毅坦言,在失去亲人的人面前,自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悲伤。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正是这场“绿野仙踪”葬礼的主持策划过程。逝者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开朗、乐观,喜欢绿色,女儿当时只有4岁左右。董子毅为这位母亲设计了一场森林为背景的告别仪式,将逝者生前与家人的照片和视频放在告别厅的大屏幕上播放。 “我当时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女儿录一段声音,在告别仪式上播放给去世的妈妈听。”董子毅回忆,家属送来女孩儿的录音,录音中她说:“妈妈,您放心走吧,我要快点长大,照顾好爸爸。”听到这稚嫩的声音,在模拟排练时,董子毅好几次泣不成声。 除了主持,作为葬礼的策划师,告别仪式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他引导和服务。董子毅说,家属虽然都处于悲伤的状态,直播,但也会非常在意服务细节。 “一次告别仪式结束后,需要盖棺,家属要把逝者身上的盖单掖进棺中。我发现有一个角还露在外面,就在盖棺前迅速地把它掖了进去。”董子毅说,atv,没想到这个细节被在场的一位亲属看到,后来这位亲属还打电话向他表示感谢。 收拾好自己心情才能服务好别人 今年3月,董子毅策划主持了一场葬礼。逝者是一名警察,去世时年仅40岁。由于是家属委托单位举办告别仪式,董子毅从单位处拿到逝者的一些材料。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