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王爱青趴在小区值班室的窗口,一双眼珠滋溜转。 过去十多年里,她的主要工作是观察社区情况,如有“风吹草动”,立即向居委会或社区民警上报。 王爱青是“朝阳群众”中的一员,这是一支由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组织而成的治安志愿者队伍。 “朝阳群众”被网友戏称为世界第五大“王牌情报组织”。许海峰 澎湃新闻资料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市登记在册的“朝阳群众”达13万人,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有277人。其中6万余名活跃的“朝阳群众”,平均每月向朝阳警方提供线索2万余条。 这支民间力量已经成为警方破案的隐形助手,集中反映的线索涉及盗销电动自行车、街头诈骗、反恐、公共安全、涉毒类等。甚至有网友戏称,他们是世界第五大“王牌情报组织”。 2月16日,全国两会前夕,王爱青代表志愿者参加了社区居委会布置治安防控的会议。任务下来了,她和其他志愿者将守在社区附近的公交站路口负责“上街安全”。 对他们来说,紧张的时候又到了。 任务 一级防控的通知从多个街道下发到居委会,最后通知到每一位朝阳群众。 王爱青从居委会领取任务后,再派发下去。她将和社区里的几百名志愿者轮流到大街上站岗,每人巡逻两小时,在距离自己所在小区几百米的街口,盯防周边。 三源里社区共有六个支部,分管六个路口,开奖,王爱青归属第一支部,一共管理七栋楼。她带领的支部一共有23名党员志愿者,全都是过去工厂的退休职工,年龄在60岁至75岁之间。 刚过完春节,王爱青就进入了“备战”状态:几个志愿者戴着红袖章往大马路边一站,撑一把伞,放一把椅子。至于奖励,一瓶水或一杯茶,“老人就乐呵。” 和王爱青一样精神紧绷的还有潘家园社区的张复之。 潘家园一共11个社区,一个社区一个支部,张复之是其中一个支部的党员书记,今年71岁。两会期间,她同样接受了值班巡逻任务:社区里16个人轮流值班,一个班两个人两个小时。居委会已经排好值班顺序,他们只需照常进行。 “就得发动群众,我们院里的群众警惕性都特别高。”张复之压低嗓门说。 任务已经交待清楚:“看上去贼头贼脑的人都得过去问问,您干吗的呀?您住哪儿啊?您做什么工作的?” 再过几天,和王爱青一样,她也会戴上“首都治安志愿者”的红袖标,在马路口执行任务。“就瞅着点,有什么危险情况往上报到社区和警务室。” 全国两会,“五一”,“十一”假期和各种峰会等人流密集时段,志愿者都会上大街上站岗,“这一年就没有歇着,都在小区和大街上转悠。”王爱青说话声音高亢洪亮。 从工厂退休以后,王爱青闲不住,只要分配下来任务,她只有两个字:“行!去!” “我有时候开会给党员说,咱们都得有担当!得担当责任,得有这个心。”比如,春节刚过,社区里有人丢东西,她预备着在院里挂一横幅,提醒大家“防火防盗”。 时间久了,王爱青身边聚集了二十几名志愿者,只要有事,跳出来“一喊”,所有人像巢穴里的飞鸟,“嗖”地都从家里蹿了出来。 “我就是在王姐的领导之下”,群众志愿者马文茹坚信,她们对“有犯罪倾向的人”有震慑作用,绕着社区“转一圈,别瞧小脚,还是管用” 。 如果遇到险情,马文茹也想好了对策,“虽然追不上也跑不动,我们可以报警;不对劲儿的,我就看着点,他到底要干什么。” 75岁的于福海是这支志愿者队伍里少有的男性:“我们365天执行任务都是无偿的。和谐社会,一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人家,高兴” 。 王爱青则归结为“老有所为”,“老了不能在家,能发挥一点余热,就发挥一点余热。” “雷达” 朝阳区全区面积超过470平方公里,是北京人口最多的城区,这里聚集了众多外事、金融和文体机构,治安环境复杂。 “朝阳大妈”成了守护社区安全的“眼睛”。 许海峰 澎湃新闻资料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